北京什么青春痘医院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6013804347065&wfr=spider&for=pc采访
仇依楠汪嘉正王蕾林品慧
文字
汪嘉正熊鑫王蕾贾伽路
摄影
吴思宇贾伽路王蕾汪嘉正
视频
王喆浩吴思宇熊鑫狄婉月王晨佳潘小燕
排版
王晨佳
责编
孟娜
07:20
古人曾用“曹娥江外驿纤长,百曲清溪绕石梁”的诗句来描绘位于浙江东北部的水乡上虞。上虞作为浙江省最古老的地区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生活于此,且据郭沫若考证,在殷商甲骨文中便有“上虞”这一地名。上虞不仅有着秀丽的江南风景、悠久的历史文明,更是诸多名人的故乡,东汉哲学家王充、东晋名相谢安、山水诗人谢灵运、近现代的国学大师马一浮、教育家夏丏尊、气象学家竺可桢等皆来自于上虞,由此便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乡贤文化。
“上虞名郡,溯自大舜,后妃淑德,娥皇女英,汉有大儒,王充论衡,晋则谢安,东山大隐……”一曲《乡贤赋》体现了上虞人自古尊崇乡贤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反映了乡贤对于上虞发展的特殊意义。古时,乡贤在上虞的建设中起到了官民纽带的重要作用,扮演着*策推行者、落实者和农民利益代言人的双重角色,并在乡村社会德治礼治、公序良俗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近代以来,上虞乡贤还进一步承担起了保护修缮历史文物的重任,至今仍流传着乡贤任洪奎修缮曹娥庙的美话,乡贤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上虞人。
(上虞乡贤馆内的乡贤展览墙)
“乡贤”是封建农耕文化的一种产物,原指民间基层本土、本乡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为当地民众所尊重的人。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乡贤”被赋予了新的定义——“作为乡村传统文化的守望者、新时代的道德模范和一批具有正能量的人物”。因此,如今的乡贤是所有愿意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出钱出力的先进人物,包括在外经商的业界人士、退居二线的*府官员、德高望重的基层干部以及有心回报故土的贤才志士等。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振兴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战略,保护乡村文化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记忆中的故园。在此背景下,上虞进一步加大了对于乡贤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在主流媒体的带动下,上虞乡贤逐渐成为了乡贤文化的代名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较之于我们线上考察的“古村之友”平台的民间主导模式,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以其自上而下、*府主导发展模式,在如何挖掘乡贤价值、培养乡贤精神、传承乡贤文化方面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与表率。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前往上虞实地考察,通过采访上虞乡贤模式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与之进行深入的对话,了解当地乡贤模式的发展情况和运行机制,挖掘建设者和参与者的故事。
陈秋强与上虞乡贤研究会
年1月6日,上虞乡贤研究会正式成立。研究会成立以来,协会同仁怀着满腔爱乡热情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本着“挖掘故乡历史、抢救文化遗产、弘扬乡贤精神、服务上虞发展”的宗旨,做了大量工作,推动了上虞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
经过历年的探索、耕耘,以乡贤文化作为精神文化纽带,重塑乡贤文化,塑造乡村建设核心力量,上虞乡贤研究会的做法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被《光明日报》称作“乡贤文化的上虞现象”,被中宣部领导誉为“上虞经验”,上虞乡贤研究会成为上虞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一张文化名片。
(上虞乡贤研究会)
上虞乡贤研究会的创始人是陈秋强先生,他出生于年3月,是上虞乡贤研究会的会长,也是一名中共*员。年初,陈秋强发起成立了上虞乡贤研究会。自创立之后的14年来,他始终坚守“挖掘家乡历史,抢救文化遗产”这一宗旨,忙忙碌碌度过了10余年。《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还特地开辟“新乡贤、新农村”栏目,并作了系列报道上虞乡贤研究会成为乡贤文化研究的源头,被誉为乡贤文化的“上虞现象”。
在挖掘、传承乡贤文化的过程中,上虞乡贤研究会始终与*府保持紧密合作。在*府的帮助与支持下,上虞乡贤研究会创建了许多新乡贤工程,例如“青蓝工程”、虞商联谊会、春晖校友会、乡贤进网络等,这些涉及乡贤的大工程,都离不开领导的批示、需要方方面面协同努力。
(乡贤研究会会长陈秋强先生,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乡贤研究会为中心的新乡贤模式,以乡愁为纽带,担当着重塑乡贤文化的重要力量。同时,乡贤研究会也团结在外乡民,呼吁业界精英反哺故里,投身于家乡建设。业界人士可能活跃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和地区,但都是成长于乡里,养育在故土,对家乡的感情和认可都是相同的。因此,*府以及民间组织合作,主动“牵线搭桥”,联结五湖四海的游子,集结各个领域的在外精英,投资或投身于家乡建设。既可以让业界精英直接对乡村建设项目直接投资,也可以借助其渠道推广优质项目,吸引带动投资,抑或是借助业界人士更旷阔的思维、良好的经济头脑,为家乡未来发展出谋划策,这有利于在外游子之间相互合作和交流,联结情谊、拓宽平台,为乡村振兴进一步尽心尽力、献计献策。
刘丹与乡贤之家
上虞乡贤研究会下设有《上虞乡贤报》、乡贤馆和乡贤之家等具有上虞地方特色的乡贤文化报刊和场馆。
其中,《上虞乡贤报》是上虞乡贤研究会下属的一份由陈秋强会长创刊,以乡贤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弘扬凝聚乡贤力量为主要目的的非营利民间报纸。最早先,《上虞乡贤报》就像一个解放初的印刷品,比较古旧,后来上虞乡贤研究会有了采访乡贤时省下来的采访资金,研究会的成员便用这些资金把乡贤报做了提升。
提升工作的带头人是刘丹先生。他是上虞乡贤之家负责人、也是《上虞乡贤报》的主编。当时在报社工作的刘丹先生将报纸用纸由板纸改为新闻纸、重新设计板式、重新安排版面排版,使《上虞乡贤报》日趋规范化。
其中,一个版面以简讯为主。该版面中,只要与上虞乡贤相关的,不管大事小事,《上虞乡贤报》的记者们都会把它做成一个表,呈现出来。对乡贤来讲,这些简讯虽然精简但很有吸引力。更多的是跟乡贤、跟文化相关的区里面的大事,《上虞乡贤报》的记者们会把它做成一个重要篇目详细记录下来。
现在《上虞乡贤报》的发行是一年四期,一季度一期。每期《上虞乡贤报》都会努力寄送到乡贤名录里的多位乡贤手中。多年来,《上虞乡贤报》依托其以乡贤文化为主打的特色和专业化的采编团队,备受广大乡贤读者受众的喜爱。
(上虞乡贤馆的乡贤故事)
上虞乡贤馆是乡贤研究会下附属的展览馆,它和上虞乡贤文化广场连为一体,坐落于上虞区内。上虞乡贤文化广场中设置了乡贤赋、乡贤歌、孝德文化墙绘和虞籍乡贤名录等反映乡贤文化的公共艺术,整体设计风格厚重、大气,形象体现了上虞乡贤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位于广场入口处的上虞乡贤馆,馆建面积约平方米,设有26名上虞著名古今乡贤的雕墙,多名虞籍乡贤名字墙。展馆分为“一扇宣传上虞的窗口”、“一部乡土文化的”、“一个民间文化的智囊团”、“一座家乡游子的连心桥”等六大板块,通过图片、文字、实物、触摸屏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上虞16年来乡贤文化研究的成果,助力上虞乡贤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上虞乡贤之家前台接待处)
与上虞乡贤馆齐名的上虞乡贤之家,也是上虞乡贤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据刘丹老师介绍,乡贤之家本身就是乡贤研究会的一部分,而非单独的一个个体。乡贤研究会刚成立的时候有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因为缺乏稳定的经济支撑。刘丹老师当时因为在《上虞日报》做记者,一开始也是帮着陈秋强老师一起做一些采访乡贤的事情。后来,刘丹就跟陈老师商量,成立了一个乡贤采访基金,有电视台、有《绍兴日报》,刘丹老师还选了6个人组成了一个主要的团队,专门做乡贤这一块的内容。每年由支持该项目的企业家每年出10万块钱,资助采访团队去外国拜访。当刘丹老师去采访一些乡贤朋友、乡贤企业家时,这个基金就能用来做坚实的后盾。采访团队当时就形成了一个计划,一年起码要出去4次,那么这里面的吃、住,都是需要乡贤采访基金的资金支持的。
杭兰英与祝温村
年7月杭兰英起任崧厦镇祝马村*支部书记,年行*村规模调整后,任崧厦镇祝温村*总支书记。她对于村民生活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