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周四报刊亭的南方周末看天下和作文素材 [复制链接]

1#

“我已汇款。”

“好的,收到。”

这个对话是来自于道长的《八分》电台的”音频。其中一期请到了张立宪(老六),读库的主编,与道长讨论一个话题: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开头的对话就是一位来自南通小城,做电焊生意的大叔与老六持续了15年的对话。从读库第一期开始,他每年初都会汇款给老六订阅读库。里面提到了一个我很认同的观点,读书背后代表着这个人的好奇心还没有死。读库的用户从来不需要分年龄和阶层。无论是读库,还是看理想,一直都平等地想和读者一起探究世界本来的样貌?何以至此?憧憬这个时代最好是什么样子的?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6年初高中。江西上饶是很普通的南方小城,我出生在普通的小康家庭。我在六年的初高中里并没有什么机会去旅行和参加有趣的夏/冬令营。除了永无止尽的补课,就是和朋友溜达着去广场吃夜宵、在离家20分钟步行的KTV唱唱歌。那个时候的我,非常喜欢订阅报纸和杂志。一方面是为了积累作文素材,另一方面它们在告诉着我,世界上别的角落的人是如何活着。

记得,每周四我都会去报刊亭问老板,新一期的南方周末到了吗?花上5块钱,拿到一沓充满油墨清香的报纸,以“积累作文素材”为借口,偷来能够阅读的空间。我从来不把它当作及时性的新闻报纸读,每一篇有血有肉、枝繁叶茂的报道都像是一个个故事。当时真的很信赖南方与读者承诺的宗旨——“在这里,读懂中国”。很多我在书本上无法理解的*治概念和改革*策,南周都能提供很直观、清晰的解读。每当我阅读到一篇非常喜欢的报道时,我会用荧光笔标出作者的名字,开始畅想或许有一天我的名字也会出现在《南方周末》的报纸上。

除此,《看天下》对于高中无法用手机上网的我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时讯来源。我阅读过的第一篇人物访谈就来自于看天下。它强调生活百态,每次封面图和标题都特别吸引我。微博还不流行热搜的时候,我都是透过《看天下》了解当下都在讨论什么热点话题;中国以外的国家都在发生些什么样的事情。

南方周末给我一种责任感,看天下给我带来活力,作文素材告诉我多样性。虽然说作文素材是高中生必备,但我也很喜欢里面讲述素材的方式。我对西班牙感兴趣,是因为里面一折素材介绍了高迪设计的圣家堂,这是他一生中43年倾注的心血,之后的几百年也在持续的修复。虽然最后它扯到了坚持之类的鸡汤话题中,但它让我对本与我毫无关系的建筑充满好奇。当年只感在脑海里幻想出国旅游的学生,现在也成为了背包独行客。

淘宝头几年开始流行的时候,我会在网上订阅《知日》和《知中》,一本介绍中国文化,一本介绍日本文化。对它们感兴趣的原因很单纯,设计太好看,而且用的纸张质感也很特别!《山海经》和《竹林七贤》两个特辑的设计让我记忆犹新,但是内容我是真的读不太明白….像是高级的摆地摊,一堆元素放在那里,而让我记不住到底想表达什么观点。

另外,最印象深刻的就是,我见证了《读者》一路涨价,从黑白变成彩色,纸张从薄变厚。我很感谢《读者》与《青年文摘》出现在我的中学生活里。那些短篇文章是我与很多人文大咖(如尼采孟德费尔巴哈等)沟通的窗口。没有这些文章,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主动了解他们的著作,只停留在历史书上的几行记载。我记得读者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西南联大的历史,抱着对民国历史的好奇,我去啃了费正清的《剑桥中华民国史》、徐百柯的《民国风度》以及岳南的《南渡北归》。让我能够认识梅贻琦吴晗吴宓金岳霖等等在历史书上没被提及的大佬。每当有人问我,如果让你穿越,你想回到哪个时代?我说,民国。我希望能浸染在纯粹而热血的时代,和我仰慕的人一起做点什么事,改变些什么。

以上都是我会长期订购的杂志,偶尔有闲钱还会买《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三联周刊》、《天涯》、《*事文摘》、《舰载武器》、《中国国家地理》《国家人文历史》等等。有的时候我买这本杂志,不是因为我对这一领域的知识多么高的兴趣。只是作为一个纯小白,希望利用一本杂志的时间能够了解一点皮毛。

我是一个爱看杂志和报纸,不爱看长篇书的人。这导致我每次高中写议论文,擅长堆砌素材,而不知道如何有的放矢地利用它们来论述观点。现在回头看,这些散落在七零八角的知识和信息,都塑造了我的思考方式。我开始对世界充满好奇,总是充满勇气和冒险精神地去做些新奇的挑战。那些我在实际体验中逐渐培养的品质和能量,是我曾阅读杂志和报纸过程中羡慕和渴望的东西。

前段时间大家对B站《后浪》有诸多争议,认为画面呈现的群体主要是中产阶级的青年群体,在国外旅行、玩高空跳伞、乘搭直升机观光等生活体验是很多人无法拥有的选择。今天,我不想谈权利和选择的自由(之后专门写一篇),我写了一篇回忆贴。当我没有那么多选择的时候,这些杂志和报纸就是我了解世界的窗口,是我给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点色彩的方式。

在热搜满天飞,直播和短视频疯狂抢占用户时间的今天,我有些想念那位在教室第一排,偷偷拿起《南方周末》做笔记的高中生。当时的她,没出过国,没跳过伞,没做过直升飞机,但她依旧有选择的权利,她也从来没丢失过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在生活的夹缝间,她选择了读取什么样的信息。她能够做下来,把自己攒了好久的零花钱交到报刊亭阿姨的手中,捧着印刷的杂志,眼中是她理想的世界。

最后,欢迎给我留言,和我分享你初高中最爱读的杂志和报纸是什么呀?

(不妨点个在看、来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