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那家比较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提示:点击上方"大足网络文学"↑免费订阅本刊
吴良福‖铁山古镇趣闻(十)
吴良福
1:铁山坪的由来
铁山古镇,美丽富饶,人杰地灵,山川锦绣,风景如画,素有鱼米乡之称。它原名双河,古名铁山坪。本不产铁,何为铁山呢?
据传,明末战乱迭起。张献忠的农民起义队伍多次出入四川,加之瘟疫流行,使得川东人烟渐渐稀少,到处是“饿殍遍野,十室九空,千里无鸡鸣,十里无炊烟”景象。兵匪横行,民不聊生,幸存者纷纷逃往山林,扎岗设寨,苟且偷生。清康乾年间,因而有“湖广填川”之说。
铁山坪街,原在高高的山岗上,这里山高水缺,上下艰难,加之经常发生火灾,人们苦不堪言,因而街名就叫火烧街。乾隆时,战乱渐息,有江西藉蔡氏者,来此入住,见此情景,提出建议,动员、帮助街上居民迁往山下两河交汇的平地处。蔡氏首先修建油房。据姚元明介绍:蔡氏在平整地基时,挖出一块两尺见方的大铁板。那时铁少,价贵,视铁如视宝,视地如宝地。众人认为吉利,就将“从山上迁往平地,挖出铁宝”之意,取街名为“铁山坪”。余年来,一直传呼至今。街左右两边都有河,解放后一度时间取名“双河区”;为避雷同,八十年代将“坪”去掉,改为“铁山区”;九十年代,撤乡并镇,单列,改为“铁山镇”,后来,被重庆市评为第一批古镇,又叫铁山古镇。
萧条、寂寥的火烧街,已成历史,荡然无存。如今的铁山坪,街道与时代同步,高楼林立,经济腾飞,正焕发着青春的活力。
2:檬子沟
铁山三寨村,为吴家寨、牛厂寨、安家寨的合称。以前叫齐心大队,现在仍叫三寨村。该村有两条大沟,各长五六里,叫大、小檬子沟。为何叫这个名字?原来,在三百多年前,狮子岩处有一颗三人合抱的大檬子树,高数丈,树有两根大枝桠,分别指向两条沟。此沟无名,“湖广填川”时,移民来此居住。人们便以此树取名,总的叫檬子沟,大桠指向处(左边,通季家。)为大檬子沟,小桠指向处(右边,通钟家沟水库。)为小檬子沟。两沟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们世代繁衍、生息,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该村吴姓族人,在康熙三十四年,由湖南通道县迁入,其中有一户,在此住了14年后,又迁往高升白家坝、消坑坝去了。树,早已不存,名,已成口碑。
年时,该处已成烤烟种植大村,年产值超万元。村主任吴忠和,曾两届被选为县人大代表,原重庆市第12届人大代表,年被四川省民*厅评为“优秀村民委员会主任”。
3:兴佛寺
兴佛寺,位于大足区铁山镇连科村5社,距铁山古镇2.5公里。此处摩崖造像石刻,始于宋朝,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建的庙宇,占地2亩,建筑面积平米。其中,有大殿一座,住房、饭厅等共5间。泥塑大小菩萨48尊,摩崖石刻菩萨数尊。旧庙毁于“文革”期间,屋宇坍塌,佛像缺肢断腿,残破不堪,仅存一尊玉帝像较为完好。其后,两次修建,终因不够完善而被撤除。又于年进行重修,用去资金万元。在热心人士肖世合等人参与经办下,精心设计,渐成规模。堪称艺术新作,远近闻名。
科学求真,佛学求善。每当庙会,善男信女云集,路道络绎不绝,热闹至极。该庙演变重建,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实属来之不易,得力于热心人士的重视、关心,信士的呵护。村人肖世合,在外经商,精打细算,节衣缩食,慷慨解囊,率家人一共捐资万元,成了一大善举。
兴佛寺,已成一道风景,有休闲、观赏价值。
个人简介:吴良福
我爱写作,数十年如一日,有时到了痴迷的地步。教学生作文,自己也跟着写范文,写后读给学生听,这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兴趣,也能激励自己去练笔。坚持不懈,勤奋努力,以苦为乐,久而久之,便有了收获。
30多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曾先后在省、市、县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数百余篇(首)作品。诗歌、小说、散文、杂文、新闻、论文等各种文体的作品时常见诸报端。
年,为了宣传大足石刻,在中国三峡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长篇小说《宝山传奇》。该年,我加入了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还成了中国诗书画协会名誉主席。年,大足县作家协会成立,任理事。年,重庆市作家协会大足县宝山文学社成立,任社长,继后,撤乡并镇,任铁山文学社社长。年,大足区老年大学作家协会成立,任副主席。年,大足电视台录制了《踏着元帅足迹前进》电视专题片,我作了主要解说,大足电视台连续三年播放。年,5则教育名言被《中国名言集》收录成书。从发表第一篇作品算起,我经过4年时间的努力写作,终于成了市级作家,圆了作家梦。
《百岁老人晚年幸福》、《笑话》在《重庆晚报》、《四川农村日报》发表。短篇小说《等久了》、《车厢红梅情》,诗歌《大足石刻.尖山子颂》、《妻子是一本书》,杂文《书法杂谈》,散文《哑巴叔》、《铁山赋》等在《中国文艺》上发表。《竹扎工艺品,技术堪称绝》在《大足报》、《时代作家报》上发表。年,在重庆《金秋.二月文学》杂志第一期发表了《民间艺人姚元明》一文。《光辉历程.时代画卷:全国特邀诗文书画名家精品大典》《哑巴叔》一文被收录。《三驱有个百岁老人》在《四川晚霞报》发表。《小小故事见真情》在《时代作家报》发表,《铁山中学赋》在《重庆教育周报》、《大足文化报》上发表。退休后,写了上百首诗歌,二十几对春联。近年,在方若愚老师主编的大足网络文学上发表了近二百篇(首)各种文体的作品。前几年,还写了上百幅书法作品,在民间收藏。
搞写作辛苦,熬更受夜,我化辛苦为乐趣。苦中求乐,只有这样,退休后才有事做。只要肯写,就有写不完的人和事。我总想:为后人留楼房留金钱吗?还不如留点文字,让后人看看前人在文学创作上到底如何?!为此,曾写有一首小诗
/p>
六旬退休常慨叹,
光阴虚度已大半,
人生一世太苦短,
转瞬即将到彼岸,
掐指算来不乐观,
少为社会作贡献,
无为活着不光彩,
醉生梦死消干饭。
三十年来,我在文学创作的路上迈了一步,取得了一点成绩,特别是近年的大足网络文学,让我有了新的亮点。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作协主席赵甫华老师以及网络文学协会主席方若愚的指导帮助,再此表示感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