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
阅读大约需20分钟
所谓主题纪录片,就是以纪录片的创作方式去真实、深入地传播一个特定的主题,以形成对这一主题的认知和评价。这里,我们所说的主题纪录片,更多的是指由某一宣传主题延展出的主题纪录片。可以说,这类纪录片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宏大叙事主导和主观表达过强的主题宣传片的窠臼,而纪录的事实则成了主题灌输的附庸,因此这类主题纪录片的创作往往难以引发共鸣,进而难以在全媒体视阈下“出圈”传播。
浙江卫视的3集纪录片《东向大海》对此则有所改变。该纪录片在浙江卫视首播后,广受观众好评,全网播出量近亿。年7月底在浙江卫视晚间时段重播时,第2集《探海》,仍在全国各卫视晚间各类自办节目收视排名中位列第一。在新媒体端的传播则更加亮眼,第1集《瞰潮》在全网上线后,腾讯视频给出了9.2的高分。年元旦这天,《东向大海》分发的短视频在“快手”的播放量超过了各大卫视跨年晚会短视频的总播放量。
《东向大海》是浙江卫视投拍的以海洋经济为题材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将创作重点从海洋经济的意义宣教转向对海洋经济的新知传播,着眼海洋这一国内纪录片少有涉及的硬核题材,以高科技手段为墨,从细微之处入手,生动讲述了新时代东海人勇立潮头,积极参与海洋经济开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可以说,在互联网视频环伺的全媒体视阈下,《东向大海》的传播创新,不仅仅是内容的转向,更是基于全媒体传播平台的语境创新、影像创新、关系创新和叙事创新。
1
语境创新,
实现新知的高效连接
全片的主题非常鲜明,即立足中国经济战略带的第一高地,在绿色发展理念下,看人和自然如何和谐共生。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主题纪录片”,但正如总导演*小裕说的,并不是所有的主题传播,“就一定要落入套话空话的巢窠,也不一定非要通过赚人眼泪来表达思想。我想做的,不是主题先行的议论文,也不是以情感人的记叙文,而是一篇不带情绪的‘好看的说明文’,真实记录,理性表达,客观呈现。同时,它应该是有着国际视野的纪录片,面向不同语境的观众,都能做到‘没有一个字夸东海好,却讲好了东海的故事’。”[1]
不同于传统电视纪录片时代,移动互联时代的新生代受众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求知欲,有较高文化水准及审美能力,并和新媒体相生相长,因此创造和他们共通的语境显得尤为重要。
语境对纪录片创作具有重要意义,语境决定着传播和交流,也决定着观众的理解,以及双方意义的达成,从而使语境提供的情境和具有的意义不断被意识、接受和分享。这也是社交内容平台的逻辑。
正如该片导演所言,表现海洋题材,离人间烟火比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