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见习记者孙晓萌
每年的总理记者会都会提及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万人,这是届毕业生的总人数,比届新增40万。届,毕业生人数再涨35万,总体规模已达万。
据央视财经报道,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归国人才数量较年增加33.9%。年春节后的第二周,由于考研成绩公布,预计更多应届生流向就业市场,求职人数同比增长.1%。
3位毕业生向《中国经济周刊》讲述了他们的求职故事。
求职幸运儿,赶上应届“末班车”
年年底,在毕业5个月后,届的芳玉终于接到了山东威海一高校的政审通知,也就是说,她总算是赶上了届应届求职的“末班车”。
芳玉是某大学政治学专业的研究生,但她所在的专业并非学校的双一流学科,也并非就业市场上的“刚需”专业。
当芳玉的同班同学在10月份返校办理三方协议的时候,他们的辅导员曾说:“这个同学贡献了2%的就业率,下一次学校再考核学院就业,就业率总算能到52%了。”学院的毕业生人数仅有两位数,可是直到年10月,近一半的人还没能签约。
年9月,很多招考简章已经不再写着招聘“届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这句话,而是变成了面向“届应届毕业生及两年择业期内未就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
芳玉报考过山东聊城的人才引进计划,她本来以为聊城也不是热门城市,这个岗位应该没什么竞争,看起来很好考,结果出乎意料。
聊城的引进计划仅针对“双一流”院校的毕业生,不限专业不限应届历届,免笔试,结果仅招10人的岗位,吸引了数百人报名。于是,招考方设置两轮视频面试来筛选应聘者。当时芳玉仍在准备毕业论文,止步第一轮面试。
其实,芳玉也有其他机会,她入围过山东某银行的面试,但是听说这家银行待遇并不好,最终连面试都没参加。她也拿到过德州一家民办中专伸出的橄榄枝,这家中专承诺给她解决编制,但是她并不是很相信这个承诺,最终放弃。
年,有的招聘简章已经变成了“招聘届应届毕业生及届的北京生源毕业生”,两年择业期越来越少地出现在简章里,届也越来越少出现。
但这并不意味着届毕业生们都“上岸了”,在“高校应届毕业生已达万”这条热搜的评论区,仍有网友表示,自己作为一名历届生,还没上岸。
立志教书育人,现实屡屡受挫
芳玉同专业的学妹小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的求职季,似乎比届学长学姐更难。小瑷的就业老师曾说,届的岗位储备确实挪了一些给届毕业生使用。
自从届校招开始,小瑷至今只接到一家北京的出版社的面试。“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直接告诉我,他们的工资待遇很低,而且老是问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例如我家境怎样,似乎是在试探我,靠着微薄的薪水,我能不能在北京生活。”小瑷对记者说道。
这家出版社最终招了一名北京女孩,小瑷猜想“可能他们觉得,她在这有家人支持,能坚持下来,更具稳定性吧。”
起初,小瑷的理想职业是教师,当她和同学跑了一场北京高校的教育专场双选会后,她觉得在北京做中学教师可能没戏了。这场北京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教育类双选会上,很多教师岗位应聘条件的硬指标是“北京户口”或者“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她俩全不符合,两个姑娘只能铩羽而归。
那么,应聘高校的行政岗和辅导员呢?小瑷发现,如今的高校辅导员门槛很高,需要提供科研证明、学术成果清单,提供一切可以证明自身科研能力的材料,有的高校要求应聘者本硕都是或。
“想要入围高校辅导员笔试,你得往下找,投那些比你本校还差的高校,成功率会大一些。”小瑷告诉记者。北京高校出了名地难进,身为硕士研究生,小瑷的竞争对手却极有可能是博士生,她目前只能寄希望于本校的辅导员招聘了。
那么,离开北京呢?北京高校毕业生南下当中学老师,似乎已经是一种风潮。小瑷在应聘江浙地区的中学老师时,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居然毕业自清华北大,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会更喜欢清华北大的学生。惊讶之余,小瑷也能理解,她的朋友已签约杭州一所中学,约定年薪16万,转正之后涨到19万,这个待遇对应届生来说,相当不错。
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曾报道一则消息,内容是“深圳龙华区30万年薪招聘中小学教师,入围体检者超八成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报道称,龙华区给出的薪酬待遇相当诱人,本科生年薪26万以上,研究生28万以上,全日制博士另外奖励20万,优秀毕业生奖励3万至8万,优先为受聘者申请人才住房、长租公寓。全年带薪假天,非师范类学生、没有教师资格证均可报考。
据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