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津曾是传媒中心,这栋洋楼见证一份报纸和 [复制链接]

1#

晚清民国时期的天津,作为全国第二大工商业中心,几乎一切都是领先的,这也包括了传媒行业。业内旗帜《大公报》不谈,影响力小一些的报纸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有一家类似于“都市报道”的《新天津报》,在天津的影响力很大。

枉言老师摄影

《新天津报》以“平民化的报纸”为办报宗旨,大量刊登老百姓所关心的某些社会弊端的评论文章和劳苦大众喜闻乐见的趣闻轶事。还试行“评书上报”,以整版篇幅连载《雍正剑侠图》等长篇评书小说。《新天津报》,以平民化、敢说话为标榜。行销远及东北、西北各地。

这份报纸创办于年9月,是刘髯公与段松坡、薛月楼合作创办,刘髯公任社长,他不断地以髯公作笔名,亲撰社论,痛骂贪官污吏和无德的军阀党棍。他骂过的对象诸如直隶省长李景林,天津督办褚玉璞,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东陵大盗孙殿英等。

刘髯公为人豪爽仗义,性格倔强直率。他是武清区杨村七街人,回民。曾充当清新军士兵辛亥革命时期参加过滦州起义,失败后进入法国租界,任驻华使馆文书,后来做到法租界工部局侦探长。天津沦陷,因为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在当年8月3日被日本特务逮捕,遭到严刑拷打,后经天津各清真大寺阿訇联名具结保外就医,不久逝世。

今河北区建国道66号的意大利风格建筑,是《新天津报》社旧址和刘髯公旧居。这座大院总面积.16平方米,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二层共有24个房间,地下室和楼房结构一样,共有12个房间。前楼是家眷住所,后楼是《新天津报》报馆所在地。刘髯公故居曾经过几次改造,但建筑外貌基本没有遭到破坏。现在这座建筑归属天津市木材公司使用,却已经人去楼空破败不堪,也不知何时能够修缮使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