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在街头看报,被英国人嘲笑报纸都拿倒了,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初期治疗 https://m.39.net/pf/a_6489068.html

无论是在哪个国家,执政阶级永远都是国家的风向标,执政的人更换的时候,国家内部的风俗人情以及人文习惯都要跟着新的统治阶级的习惯来。比如说明清时期就经历过很明显的更换,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满清男性习惯留辫子剃光前面的头发,因此清军入关之后就很快要求所有男性剃头扎辫子。

后来又到了辛亥革命的时候,那时候大家都致力于要推翻清政府,破除封建思想,所以很多人剪掉了辫子,以此表明自己的决心,所以出现了很多免费给人剪头发的地方。

而且据说当时为了让人们能够尽快脱离旧思想的荼毒,国家甚至强制要求大家剪掉辫子,坚持不愿意剪掉的人可能会因此被杀头,然后还保留着辫子的头颅将会被悬挂起来,用以警示后人。但是尽管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人坚持不剪头发,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辜鸿铭就是其中一位。

一说到他不愿意剪掉象征着清朝旧思想的辫子,很多人就会觉得他是一个迂腐并且顽固的人,而他的另一个看法也似乎佐证了这一点,那就是他有着支持一夫多妻制的思想。在古代封建社会的时候妇女地位极其低下,所以一夫多妻制盛行多年,现在新社会新思想到来,在这个讲人权的社会女性自然也拥有人权,但他偏偏就觉得一夫一妻制不好,这也让人多人对他没有好感。

但是除此之外,站在一个客观角度来说,他在当时其实是接受了新思想的,在那个年代他不仅凭借着自身的努力掌握了多门外语,还多次在外国人面前证明了中国人的优秀。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只记得和他同一个年代的那些大人物,例如蔡培元或者是胡适,但他学识的渊博程度其实是可以和前面这两位大名人比肩的,只是政治觉悟就差了一些,因此名气没有前面两位大。

辜鸿铭之前曾经是北大的教授,肚子里没墨水的人肯定是走不到这一步的。因为他的父亲是为英国人做事的,所以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并且自己本身就会说闽南语,他的母亲是一个外国人,母语就是英语,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对于他学习其他语言十分有帮助,他自己本身记性就很好,对于语言的悟性也很高,受到父母的影响学习了多门外语之后又在自己留学期间掌握了日语和德语,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语言专家。

那时辜鸿铭在北大当教授的时候就是教英国文学,当时很多学生受新思想的影响都在窃窃私语讨论他的发型,他面不改色地说道,我留着辫子并不影响我思想的进步。其实他说的没错,执着于外在的体现本身就是一种落后的思想,他说完这句话之后那些本来在讨论的学生顿时羞愧的说不出话。

辜鸿铭奇怪的辫子一直很惹人注目,以此在英国看报纸的时候,就有几个老外嘲笑他留着辫子居然还看英国报纸,并且报纸都拿反了,辜鸿铭听了之后也没有急着反驳,只是冲着几位外国友人微微一笑,然后及其平静地把报纸上面的内容给念了出来,几个老外瞬间被他震惊地说不出话,因为倒着还能看懂英文实在太厉害。

还有一次辜鸿铭在去开会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美国的女人,这位女士走过来之后用十分不标准的“中式英语”向他问好,本意是想要嘲笑他不懂英文,但是没想到辜鸿铭上台发言之后不仅讲的是英文,而且发音很标准,根本就不是她那蹩脚的英文能比的,于是辜鸿铭一句话也没说就完胜了这个前来挑衅的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