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适合30岁以上的工作找到了2023AIG [复制链接]

1#

“金三银四”是大学生就业的黄金季节,各大公司招贤纳士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迎来“离职潮”。他们曾经也是名牌大学毕业生,过五关斩六将拿到offer,就因为年龄偏大或部门效益不好而被遣散。这种就业趋势,也给应届生打了一剂“预防针”,慎重选择就业方向。

刚毕业的大学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向左还是右。是应该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搏未来,还是考公求稳定?80后90后毕业时会毅然选择前者,现在肠子都悔青了,体制内人员反而成了笑到最后的人。00后吸取前车之鉴,一毕业就考公务员或事业编,就怕中年失业。

适合30岁以上的工作找到了?AIGC人才趋势报告引发网友热议

本以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会是用人单位眼里的香饽饽。即使年龄偏大,不再适合在一线岗位工作,或者不适合高体力、高脑力工作,能退居二线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只有那些学历较低的人,中年失业后没有一技傍身,才会去当保安、保洁。

很多从互联网大厂“毕业”的人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好像各家企业只偏爱应届毕业生。其余专业经验要求较高的岗位,要么是用大浪淘沙留下来的老员工,要么就是猎头到其他公司挖人才。被其他企业优化掉的员工,也很难再找到对口的岗位。

这些曾经的优秀毕业生,现在面临两难的选择,难道学历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贬值?年AIGC人才趋势报告出炉后,一条为“适合30岁以上的工作找到了”的词条火上热搜。

该报告主要说明,目前从事人工智能技术来生产内容方面工作的年龄占比,70%人员在30岁以上,而35岁以上人员则占34.5%。一家科技类媒体便以此为据,推断这是一个适合30岁以上群体从事的工作,告诉大家不要再有职场焦虑。

没想到网友看完更焦虑了,很多人连这个行业都不了解,连入职门槛都够不到,何谈失业问题?再说5年时间从业者人数少了一半,还不是说明优化率高吗?

该报告的结论引发网友热议,之所以目前从业者年龄30岁左右占多,主要是AI研究和使用人员学历要求比较高。博士生毕业就接近30岁了,正是职场黄金年龄。20多岁的学生不是不想入职,而是学历水平不够。可这些人到了35岁以后,又该何去何从呢?

35岁就业嫌老60岁退休嫌早,难怪大学生扎堆考编

目前生育率低、教育内卷、大学生就业难、35岁就业年龄门槛以及延迟退休方案是社会热点话题。这其中不难看出有矛盾之处,为了培养更多人才,教育水平提升,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毋庸置疑,可家长工作不稳定、收入无法支撑教育成本,自然会降低生育意愿。

一方面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缺口而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另一方面又有大批应届生和35岁中年人找不到工作。企业方面依旧存在用工荒的现象,着实叫人费解。

有网友吐槽“被嫌弃的一生”,好像怎么做都不对。应届生被嫌弃没有工作经验,往届生被嫌弃年龄大,未婚的被嫌弃担心闪婚休婚假,已婚的担心休产假。35岁被大厂辞退后,失去了一切考编的机会,距离退休可能还有20多年,真不知道该如何自处。

不少大学生毕业直接摆烂,不找工作反而去送外卖,宇宙的尽头除了体制内就是外卖员。还有人打算趁身体好去当保安或保洁,年轻的时候是学历内卷,以后可能会面临健康内卷。难怪大学生扎堆报考体制内岗位,否则以后只能去干保安或保洁。

掌握一技之长,或许才是应对失业危机最好的办法

虽然该科技媒体给出的人才报告结论颇有争议,但是也给大家指出一个方向。高考生可以尝试报考人工智能类专业,考研党也可以考虑朝这个专业方向发展。至于其他没机会进入AI行业的人员,可以趁早学习一技之长。

正所谓真正的铁饭碗并不是一碗饭能吃一辈子,而是一辈子走到哪都不愁没饭吃。还记得《谁动了我的奶酪》里,有危机意识的小老鼠,一开始受到质疑,事实证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懂得居安思危的人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大学生就业不要只看薪资待遇,贪图轻快悠闲,而是要趁年轻多学习技术,努力成为那个不可替代的人。否则即使还有35%的人走到最后,你也不会是其中之一。

今日话题:如何看待“35岁就业嫌老60岁退休嫌早”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原创作者专属任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