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这是我们讲述的第位真人的故事
我叫赵衍季,年出生于山东泰安。
已过天命之年,抚今追昔,时常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我出生在60年代,家里7个孩子,一家人最大的追求就是吃饱饭。可是无论多苦多难,我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书法。
对于书法,我如痴如癫。没钱,我就以树枝作笔以大地当纸。求学时,为了书法我放弃了学业。结婚后,为了书法我放弃了工作。
书法也同样成就了我,成了我一生的事业。我获得多项书法专利,到故宫办个人画展,被评为“中国生肖书法第一人”,有的作品印成了邮票,有的作品当作国礼赠送外国贵宾……
(“如意”经常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贵宾)
即使如此,我也从不敢妄称自己是书法家。经常有人问我是做什么的,我常常回答没有工作,因为我根本分不清自己是在工作还是在娱乐。我想这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把爱好当事业,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我出生在泰安市大汶口镇土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乡镇企业的会计,母亲是普通的家庭主妇,上面有4个哥哥,2个姐姐,我在家排行老小。
我们家跟60年代的亿万家庭一样,在那个以求温饱为首要目标的年代,所有的人都要为生存而努力,能吃饱是一个家庭最高的追求。
(梦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喝茶也是我的爱好之一)
我虽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吃的苦是最多的。我出生的时候,家里的经济状况很差,仅靠父亲那微薄的收入,我们的生活过得很拮据。我小时候几乎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也没有拥有过一件属于自己的新玩具。
在那个全员参与生产的年代,我从小就跟着父母和哥哥姐姐们一起下地干活。那时候小,不懂事,干活的时候总是偷懒。在大家低头忙着干活的时候,我就跑到别的地方玩去了,有时候是追一只野鸡或野兔子,有时候是跟其他小孩一起去摘野果子。
但是,在童年时期做的所有事情里面,我最喜欢的还是写字。
那时候的我对书法根本没有什么概念,只是看到字,我就想照着写。在田间地头我会写,在溪边土路上我会写,在起雾的玻璃上我会写,在邻居屋后的空白墙上我也会写。
我拿地当纸,拿树枝当笔,只要能留下痕迹的地方,我都愿意画上几笔。人们喜欢把这种表现叫天赋,而我更愿意称之为热爱。
(我在抄写《金刚经》,曾定了一个抄写遍的目标)
那时候认字不多,写的啥我也不知道,反正看见汉字,我就会照着写。
直到13岁,我才拥有人生中第一本字帖。我记得那年我跟父亲一起去赶集卖粮食,走到新华书店门口的时候我就不走了,跟父亲说:您能不能给我点钱,我去买一本字帖。
父亲知道我爱写字,就跟我说:怎么不行啊?国家不嫌你写字丑,你只要别写错了就行。这是他的原话,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有了字帖,我练字练得更投入了。这是我仅有的一本字帖,根本不舍得在上面临摹,我就照着上面的字在废报纸上写。只要是能写字的东西,不管是铅笔、粉笔,还是父亲记账用的钢笔,甚至是烧黑的火柴棒我都会拿来用。
(每当我拿起毛笔,就像是侠客拿起了宝剑一样爱不释手)
我第一次接触毛笔是在上小学三年级大仿课上。那时候学校组织书法展,在每个班里挑人参加比赛。班主任和同学们都觉得我写字比较好,一致推荐我参赛。为此,班主任还专门给我买了一支毛笔和一瓶墨汁让我练习。
第一次用毛笔写字,我非常激动,练习也比从前更刻苦了。最后,在老师的帮助和辅导下,我最终被学校选中去参加区里的比赛,拿到了第一名,这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讲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和经历。这次比赛也打开了我认识书法的大门。
上学的时候,我学习成绩特别好,在班里算是尖子生,直到小学毕业我都是学校少先队的大队长。加上我有个书法特长,不管是班级还是学校组织的关于书法的活动或者比赛,我都能为班级和学校争光。因此,我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和喜爱。
(我最喜欢写圣贤们的诗词,诗词、书法能结合出最美的意境)
在我13岁的时候还发生过一件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我为了写好一个“福”字,骑着自行车往别人家里跑了7趟。
当时是我跟父亲赶集路过镇上一户人家,看见他家的屏风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福”字,特别好看,我当时就被吸引住了,越看越觉得好看。那个字就像是烙在我的脑子里一样,怎么也忘不了。我就想凭着印象把它写下来,可是总也写不好。
于是,我就骑着自行车跑人家家里去看。因为那户人家经常不在家,我只能趴在门缝里看,哪不会写就看哪。就这样,小小的我骑着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来来回回跑去看了7次,才把那个“福”字写出来。虽然写的没有人家那么好,但是,我自己感觉很满意。
我对书法的痴迷,常常做出一些超乎寻常的事情,这只是其中的一件,也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
(除了练习书法、喝茶、爬山,我还很注重体育锻炼)
因为沉迷于书法,我把学习的重心全部放在了练字上面,对文化课的学习放松了很多,导致我学习各科知识变得越来越吃力,我学生生涯的巅峰状态在初中时开始下降。
尤其是在初二我上体育课时不小心摔断了胳膊,不得不在家休养的那段时间,我的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后来,我勉强读完初三拿到初中毕业证之后就辍学了。
初中毕业那会儿我年龄小,除了写字也没有别的技能。所以,我就在家练字,什么都写,有时候一写就是一天。我还记得母亲都是用麻袋装废纸,偶尔也会埋怨我一句把家里弄得臭烘烘的,但是从来没有阻止过我练字。
我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也不懂书法,但是他们对我爱好的尊重和支持让我感到特别欣慰和踏实。
在15岁那年,我无意中在书里看到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书法,为了锻炼下笔时的稳定性,会在他儿子的毛笔上放上一块砖,然后在他写字的瞬间拿走。直到王羲之在王献之练字时猛然拔他的毛笔拔不动,他才认为儿子的手劲具备了练字的基础,然后开始悉心培养他。
(这首诗是从黄启元的《春风秋水辞二首》引申来的)
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也让我明白:一个人想要学有所成必须经过千锤百炼地打磨。后来,我在写字的时候就把毛笔上套上一根2两左右的钢管练习自己的手劲,写的时候我一直都站着,这样手腕的力量和身体的稳定性都可以得到锻炼。
就这样,我在毛笔上套着这个钢管练习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写出来的字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后来摘掉钢管,笔虽然轻了,但是写字的力度仍然是稳重的,这为我以后的书法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离开学校后我也没有中断学习,我平时也会读一些书,诗词、经文、历史等都会读,尤其是跟书法有关的著作,我更是百读不厌。也是在那个时期,我对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8岁那年,家里托人给我找了一份在乡镇企业上班的工作,当时是在一个工厂里。那个年代,能进企业上班,是一件非常光荣和体面的事。所以,我格外珍惜这份工作。
(我写的《金刚经》长卷供游客们参观)
我很喜欢这种每天有事做,有新东西可学的状态,感觉整个人都充满斗志。那时候,我每天上班忙工作,下班就练字,感觉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此。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书法这个特长竟然让我在事业上获得了升迁的机会。
当时厂里开年底表彰大会,我们领导知道我会写毛笔字,就跟我说:“小赵,你来给写个会标。”我想这个还不简单吗?拿起毛笔三下五除二就写完了。
更没想到的是,我写的这个会标引起了厂长的注意,再后来只要厂里需要写标语,厂长都点名要我写。因为我平时工作责任心很强,加上拥有这一技之长,我很快在一个多人的厂子里脱颖而出,年仅19岁就被调到厂部成了一名青年干部。
当我从车间调到厂部之后,接触的群体变了,工作内容也变了,同时也让我的眼界变得更开阔了。最关键的是,我通过在这里认识的人遇见了我在书法学习道路上的恩师——欧阳中石先生。
(我和恩师欧阳中石先生的合影)
年,书法界的泰斗欧阳中石先生决定在老家泰安举办一个书法培训班,得知这一消息的我激动不已。恰巧当时有个同事认识欧阳先生,在他的举荐下我有幸成为书法班的一员。
后来,我又报名了欧阳先生执教的书法函授大学,在真、草、隶、篆的学习上,我整整接受了三年非常正规和系统的书法教育。通过这三年的学习,我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不仅对书法的概念有了新的领悟,书写的技艺也有了质的飞跃。
从18岁到21岁是我人生中最充实的三年,我边工作边学习书法。工作上,我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深受领导们的赞扬和支持;学习上,我全情投入、废寝忘食,深得欧阳先生的欣赏和重视。
然而,工作和学习的这种状态在我成家后被打破了。有了自己的家庭,肩上的担子就重了,我想让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但是,在企业上班的工资仅能维持温饱,而书法,以我当时的水平还不足以成为我养家糊口的技能。
(这是我函授大学毕业时候的毕业证)
于是,在函授大学毕业后,我向厂里提出辞职,决定下海经商。
我第一次创业的项目是开广告设计公司,专门给人家做广告牌。因为对文字的喜爱和敏感,我设计的广告牌也是别出心裁。所以,我的客户数量变得越来越庞大,公司规模也逐渐扩大。
在广告公司的运营稳定后,我又开辟了一项新业务,做铝合金门窗。那时候全国创业热情高涨,各种新兴行业百花齐放,房地产行业发展如火如荼,这给我的业务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市场空间。
然而,市场空间越大,竞争就越激烈。正当我打算甩开膀子使劲干的时候,很多竞争对手开始跟我争夺市场,这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阻碍和压力。
那时候的市场经济不像今天这样规范、有秩序,企业间的相互竞争靠的不是实力,而是拳头。有时为了争夺一些资源,不得不参与到打斗当中,这一点是我不能适应和接受的。
(长卷铺开的那一刻都是神圣且让我充满激情的)
当企业的发展出现病态的时候,这个企业基本是看不到未来的。我个人对这种不正当的市场竞争深恶痛绝,再加上我的企业陷入三角债务之中,我不得不关闭公司,申请破产。
就在我感觉自己走投无路的时候,我满怀绝望地登上了泰山山顶。坐在山顶的悬崖边上,我就想:一个人想做点事情,想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么难吗?难道老天爷这是要灭我吗?以后的路我该怎么走?我往后的人生该怎么经营?
就在我仰天长叹、万念俱灰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我还会写字呀!这是我最擅长和热爱的事情,我可以开个书画院啊!当这个念头冒出来的时候,我仿佛吸收了天地之间的灵气,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内心有了一种天堑变通途的壮阔感!
我带着这个美好的灵感和昂扬的斗志兴冲冲的下了山,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家人们的支持。于是,泰山艺泉书画院就此成立了。这个书画院就像我生命中的重要里程碑,自此,我的人生实现了转折。
(我人生最成功的转折就是开办了泰山艺泉书画院)
7年,书画院刚成立的时候没有什么名气,几乎没有收入,加上要买很多纸笔,每个月还要往里搭很多钱。但这是我的热爱,我不能因为赚不到钱就灰心和放弃。任何事情要做出成绩,都需要自身的努力和时间的沉淀。
在书画院的运营上,我集合了之前做生意时的一些市场经验,把每一副书画作品精雕细琢,只有让它具备经济价值,它才能被用户和市场接受。
我不是单纯为了赚钱而赚钱,因为我出售的不仅仅一幅作品,还是一份用商品的外衣包裹的情怀。所以,我总是能沉下心慢慢打磨每一个字,每一幅画。正是凭着这份执着,我的作品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