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悦览精选此刻徐渭野藤蔓蔓明珠灼灼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7148070539626801&wfr=spider&for=pc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野藤蔓蔓明珠灼灼

张盛/文

1,

从杭州城北坐地铁去绍兴,转两条地铁线再转公交,3小时后顶着夏天正中午的大太阳,站在位于绍兴市中心的徐渭艺术馆前时,有些神思恍惚。

可是,当爬上展览馆二楼,站在徐渭画前,瞬间就清醒了。几片破叶子,一个勾线,但就是生机勃勃,透着股“乱头粗服我最美”的气势。

今年5月,徐渭艺术馆在绍兴市中心落成,开幕大展是一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徐渭主题展。著名的徐渭代表作《墨葡萄画轴》(见头图)《墨花图卷》只展一个月,之后就放回故宫博物院库房休眠3年。展览名为“畸人青藤”,取徐渭70岁自号“茅屋老畸人”。

展览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一个国画素人,对于中国画的了解仅止于读过几本书的人都知道的那几个震耳欲聋的名字,并且经常会搞混名画家们所处的年代以及风格。

虽然徐渭我是知道的,那更多的是知道那个民间故事里的徐文长,真正的徐渭,对他的了解仅仅是电视里见过那副著名的“墨葡萄”,以及墨葡萄上提的那首“半生落魄已成翁”,还有就是画竹子的郑板桥说要当他门下走狗。

2,

看徐渭展,在我看热闹的成分居多。一来展很有名,朋友圈里热爱附庸风雅的都去了,搞设计的朋友回来,简直要跪在地下拜徐渭,说他简直是中国抽象画鼻祖,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二来,坐地铁去绍兴,最近也是时髦。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之后的3小时内,我会一遍又一遍地像傻子一样仰头细看徐渭的那几株花花草草、瓜瓜果果。书中写“墨有五色”,我倒是记住了,当个笑话,不就是段子里“五彩斑斓的黑”嘛,但是徐渭用一根破草一柄破叶告诉我,墨就是五彩斑斓的,还会呼吸,似乎一瓢水浇下去,那纸上的花草就会漫天遍野地蓬勃长出。

看得脑子胀闷闷地回来,我决定详细翻翻徐渭的故事。

艺术馆内,徐渭塑像(图片来自网络)

从20岁到41岁连考8次举人没中,之后发了神经,9次自杀未遂,最后妄想症发作把老婆给杀了,这是徐渭艰苦人生简历的一般版本,之前我还以为这其中的因果关系是,他和很多落魄文人一样,因为科考不得志所以发疯。

其实,在落第和发疯之间,还隔着一段给浙江巡抚胡宗宪当幕僚一起抗倭的经历,这段经历,是他一生中最正式也可以是最愉快的工作经历,为他赢得了军事家的美誉,但也是导致他发疯的直接原因,这才是徐渭人生的分水岭。

徐渭出生不高。生母是嫡母苗氏婢女,上头有两个年长他二十多岁的哥哥。他出生百天,父亲病故。十岁那年家境窘困,生母被卖。做了秀才后屡试不中,只好入赘到别人家中当女婿,孰知没几年妻子就病死,直到35岁当了胡宗宪的幕僚,生活才稍稍安定。

胡宗宪是浙江巡抚,总制南直隶、浙、福军务,抗击倭寇。徐渭一度为胡宗宪的首席智囊,与夸夸其谈的文人不同,徐渭深谙兵道,为胡宗宪献计诱捕倭寇头目徐海。

这次的徐渭大展上有篇《初进白鹿表》,清代拓本,向来喜欢“满目狼藉”写字的徐渭在这文章上用上了最端正的正楷。这是徐渭为胡宗宪所写进献给爱祥瑞的嘉靖皇帝的马屁之作,而这篇文章,得到了嘉靖皇帝的御笔亲批,在当时暗流涌动的朝局下,保住了胡宗宪岌岌可危的地位。

胡宗宪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抗倭名将,大名鼎鼎的戚继光就是他的手下。对于有本事的徐渭,他一来慷慨解囊二来不追究他狂傲不遵礼之罪,最惊人的是,胡宗宪知道徐渭最大的遗憾是考了七次科举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功名,为此有一回他专门跑去召集当年乡试的一众考官,挨个打招呼。然而,什么叫造化弄人?有一位考官因故没见到胡宗宪,徐渭的卷子恰恰落在他手里,结果他还是落第了。

胡宗宪带领着东南将士,只花了9年时间,就在缺兵少将、粮草军需短缺的情况下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可是鸟尽弓藏,东南战局一定,被认为“严嵩党”的胡帅也被参入狱,最后含冤而死。

唯一赏识他的胡宗宪死了,可是徐渭的日子还要过下去,嘉靖四十一年,兵部侍郎李春芳送来了六十两聘银请徐渭去做他的幕僚。为了生计,徐渭去了。能去干什么呢?无非是手下那点笔墨而已。嘉靖修道,故好青词(一种道教斋醮时用的华美祝文),世宗一朝十几位内阁辅臣,有一半以上都是靠写青词起家的,故民间有“青词宰相”的讽称。当初徐渭那篇《进白鹿表》可谓名扬京师,李侍郎大概是想用六十两银子买前程。可是徐渭写了两首便写不下去了,李春芳不是胡宗宪,他要的不是门客是门仆,于是徐渭不干了,打算将俸银如数退还,回绍兴去。

没想到李春芳拒收了这六十两银子,还托人告诉他:胡宗宪人死了,可案子还没了呢。严党嘛,查个一年半载的也无妨。这件事徐渭晚年在《畸谱》里只用了两个字形容,曰“声怖”。

也就是在此事过后不久,徐渭疯了。他能想到的唯一出路就是自杀,用非常极端的方式,用斧头砍自己的头,直到看到听到头脑袋里碎骨头乱响;他从墙上拔下一根三寸长的钉子,塞入左耳,以首击地,要把钉子撞进去。以至陷入最后的疯狂——于迷乱中杀妻入狱。

3,

除了《进白鹿表》,展厅一角还陈列着一些明清刻徐渭诗文集。上面的说明写道,徐渭晚年为了刻印自己的诗文,用最差的纸张,最糊的刻板,但还是很难凑够钱。

《初进白鹿表》

据说若不是很多年后袁宏道在陶望龄的藏书架上偶然撞见那本被煤烟熏黑了的《阙编》,徐的诗文就算从此埋没也一点不令人感到意外。

但相对于徐渭诗文集,我的注意力更多地为剧本《四声猿》所吸引。这是他出狱之初为了生计所写,本人并不太重视,但是这个剧本却是南北戏创新的大成之作,一改明代中前期剧情冗长、辞藻空洞华丽、内容受伦理宗教禁锢的恶习,开一代风气之先。

《四声猿》实际上并非一部剧,而是四本折戏的集,即《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这四部剧,《雌木兰》和《女状元》两折以古代艺术史上经典的易装传奇为蓝本,表现了女性在社会层面长期以来被忽视的才情和魅力。然而,与口号式的赞美不同,徐渭的笔法另有别意。在他的故事里,即便木兰凯旋、崇嘏高中,依旧无法改变她们女子身份被发现以后的宿命,再大的功绩、再多的赏识都要屈服于名教规矩、阁中方圆,于是只好复红妆、嫁郎君、相夫教子,再活一遍别人的生活,来完成一个女子旧有的使命。最后的大团圆结局,充满了辛辣的黑色幽默意味。

4,

徐渭曾经为他几项主要技能搞了一个排名,尝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原来在他心中,后人极为激赏的绘画造诣竟排在最后一位。另一个具有革新意义的技艺——戏剧,也被他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可是幽默的历史悄悄更改了他的排名。他的画,开创了明代泼墨大写意,彻底抛弃传统工笔技法的约束,以一种狂飙突进的姿态将花鸟画的抽象境界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此一代画风深刻影响了八大、石涛、板桥,余波远至齐白石、潘天寿和李苦禅。《女状元》《雌木兰》这两部戏至今还在流行,花木兰为何姓花,就是明朝徐渭帮她取的。

徐渭艺术馆外型

生前只能容身“几间东倒西歪屋”的徐渭,应该想不到死后年,他会拥有一个占地平方米的艺术馆。而他自嘲的那串“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的墨葡萄,一串被故宫博物院珍藏,另一串在几年前的一场秋拍中卖出了万的天价。

报纸版面设计俞帆

编辑潘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