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蒋介石运到台湾多少黄金银行档案沉海,亲历 [复制链接]

1#

年末到年初,国民**府在*事上损兵折将、人地尽失,在经济上财*崩溃、物价飞涨,在*治上派系互斗、腐败透顶,统治地位即将不保。蒋介石意识到这一点后,开始想办法留后手,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将上海、南京等地金库中储存的*金秘密、迅速地运往台湾。

那蒋介石到底从大陆运走了多少*金呢?年1月,装载了“中央银行”一千多箱档案的太平轮因海难沉没,密运*金的官方记录也从此沉入了大海,所以,蒋介石密运*金的具体数量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桩悬案案,众说纷纭。在这些说法中,最靠谱的可能是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吴兴镛得出的结论。

说吴兴镛的结论靠谱,是因为他的身份和掌握的材料。吴兴镛的父亲是国民**队前财务署长、蒋介石的“总账房”、亲历过*金密运台湾全部经过的吴嵩庆。吴兴镛解密了父亲留下的“*费密记”,并对比其他史料,给出了相对可信的答案,后来还专门出了一本书,叙述了蒋介石密运*金的经过。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故事。

蒋介石欲在台湾“另起炉灶”

年淮海战役结束后,解放*攻克了江南的门户徐州,兵锋直指南京,这让原本就陷入了严重危机的国民**府更是雪上加霜:经济上金圆券贬值造成物价飞涨,“过条马路,物价就要翻一番”;*治上派系互斗,李宗仁白崇禧要求蒋介石“下野”。

在失败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蒋介石开始想办法给自己留后手。

蒋介石

当年10月9日,蒋介石秘密召见“央行”总裁俞鸿钧,第一次对他谈起转运*金、变更储存*金地点的话题。11月10日,蒋介石又叫来俞鸿钧,当面下令,让他准备把*金运到台湾、广州等地。

当年11月22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要选一个“单纯环境”,“另起炉灶”,“现局之败,不以为意矣”。

蒋介石日记中所谓的“单纯环境”即指台湾。选择台湾,历史学者认为蒋介石主要是听从了张其昀的意见。

张其昀是蒋介石手下的高级幕僚,学者出身,曾在哈佛大学讲学,对地理和历史领域都颇有研究。除了能力强,他还是蒋介石的老乡,所以蒋介石对他是言听计从,号称“陈布雷第二”。

张其昀给蒋介石出主意说,撤退到大西南是下策,上策应该是撤退到台湾。

张其昀认为台湾有三点优势:第一台湾海峡海阔浪高,能有效阻挡缺少空*、海*的解放*的乘胜追击,*事形势有利;第二台湾长期与大陆阻隔,共产*人员活动较少,尤其又经过“二·二八事件”的整肃,*治环境有利;第三是台湾对外四面环海完全封闭,对内交通便利,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农村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容易形成闭合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据此,张其昀认为,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才,台湾将是“反攻大陆”的理想基地。

蒋介石听了张其昀的建议,选择了台湾作为撤退地点后,开始计划从大陆向台湾秘密运送*金,只留小额金银分散储存于成都、广州等地当做必需的*费。

选择亲信负责密运*金

向台湾运送*金是绝对机密的大事,蒋介石必须选择亲信来完成,所以负责人中除了亲属就是心腹。

其中,长子蒋经国负责安排护卫*队,大舅子宋子文负责调度运输船舰,“央行”总裁俞鸿钧负责拟定各种往来公文。同时,蒋介石命令还在养病的陈诚立即到台湾当“省主席”,把台湾**事务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防止李宗仁寻机染指。

吴兴镛的父亲吴嵩庆,当时任国*联勤总部财务署长,也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参与到密运*金的任务的。

吴兴镛吴嵩庆父子合影

吴嵩庆的机要秘书回忆说,为了把尽量多的*金掌握在手中,蒋介石下令要求*金等硬通货的开支都由其本人亲自过问,吴嵩庆不用听他人命令,只对蒋介石本人负责,任何调运、分配都必须有蒋介石的亲笔批示;另外,蒋给吴嵩庆的密码电报,不允许经过译电室,而是由吴嵩庆机要秘书亲自翻译。

俞鸿钧手下回忆说,俞鸿钧在工作时,切断了所有与外界的所有联系,独自一人躲在总裁办公室后面的一个小屋里,自己写公文,自己写用印,自己封信封。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做到绝对的保密。

第一次运输就被媒体曝光

*金一共分四批运到台湾。

第一批起运由俞鸿钧负责,时间是在年12月1日和年1月1日,分两个船次进行,共运走*金万余两。

但蒋介石本以为万无一失的秘密运输,在第一次船运时就曝光了,弄得舆论哗然、满城风雨,后来还因此发生了“*金挤兑惨案”,死了人。

秘密暴露,是因为一次偶然事件。

年12月1日,国民*海关缉私舰“海星号”的所有船员都接到命令:即将执行紧急任务,任何情况下都不准离船。深夜,“海星号”起航,没有走往常的航线,而是从长江口左转来到上海外滩“中央银行”的货运码头。

没等“海星号”停稳,码头就被荷枪实弹的*警给戒严了。接着,一些挑夫从华懋饭店北侧小路上鱼贯而出,每两人一组,把一箱又一箱的货物抬上船,一共抬了七百多箱。

货物装完,“海星号”就安静而迅捷地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并在12月4日到达台湾。

可蒋介石没想到的是,“海星号”整个装船的过程,都被一个叫乔治·瓦因的英国记者看到了。

当晚,乔治·瓦因住在华懋饭店北楼的客房中,不知为啥大半夜了还不睡觉,闲着无事朝窗外张望时,正好看到了挑夫们朝“海星号”上不停地搬箱子。虽然不知道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但凭借着职业的敏感性,他推断出箱子装的必然是*金。

乔治·瓦因兴奋得睡意全无,连夜赶稿。第二天,英国的报纸就刊出了“国民*府连夜偷运*金”的爆炸性新闻,香港等地的华文报纸迅速转载,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国内。

顿时舆论哗然,原本就已经贬值了百分之八十的“金圆券”又是一路狂跌,导致市场上的物价完全失控。

已经无力控制局势的国民**府又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策,宣布允许上海市民到银行用“金圆券”兑换纯金,每天限兑两。因为兑换的价格比在黑市上买*金还便宜,能够赚取暴利,所以成千上万的上海市民连日到银行门口排队,想挤进银行兑换*金。12月24日,银行门口焦灼、绝望的人群因为拥挤、冲撞,发生了踩踏事件,造成了7人死亡和45人受伤。

硬通货*金

发生了“*金挤兑惨案”后,国民*府又改变了*策,宣布停止以“金圆券”兑换*金,剥夺了人民的最后一点希望。

这时,蒋介石已经彻底撕下脸皮,不再顾忌民意汹涌和百姓死活,唯一在乎的是如何迅速把剩下的*金抢运出去。

蒋介石下野前后,依然操控着*金运输

年1月以后,蒋介石又先后运走了三批*金,分别运输到台湾和厦门,整个过程都由吴嵩庆负责。

当时,蒋介石密运*金时遇到一个新问题,就是他的下野。蒋介石担心,自己下野后李宗仁会阻止继续向台湾运输*金,于是想了个办法,就是以“*费”的名义从国库中“预支”*金,当时由吴嵩庆负责拟定了相关草约。

在蒋介石的缜密谋划下,在他下野前一天的1月20日,国民*海*几艘舰艇一次性从“中央银行”上海金库运走了90万两*金、万枚银元和万美元,上海金库留下的*金只有二十万两。

蒋介石正式下野后,俞鸿钧不再担任“中央银行”总裁职务,改由刘攻芸继任。刘攻芸不愿意配合蒋介石继续密运*金,找各种借口推诿、拖延,让蒋介石十分不满。

1月30日,周至柔、桂永清、郭忏、吴嵩庆等国民*要员(豪华阵容,周为空*司令,桂为海*司令,郭为联勤总部司令)和俞鸿钧一起,组成了强大的游说团队,到上海说服刘攻芸,最终后者同意配合密运*金。

2月6日,国民*动用空*运输大队,把南京国库中的*金搬空。等李宗仁发现时,已经是2月17日了,想追也追不回来。

上海库存中剩余的20万*金也未得幸免。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命令汤恩伯在解放*进城前把上海的20万两*金运到台湾。汤恩伯紧急调动两艘*舰和一艘招商局的船只,经过两天两夜的连续装运,在解放*先头部队已经进入上海市区的时候装船完毕,急匆匆开往台湾。

年7月,原本存在厦门的*金也运到了台湾,由空*运输第20大队负责运输。后来的飞行员回忆,第20大队的运输机往来台湾、厦门之间多日才完成运输,第20大队因此被称为“*金大队”。

蒋介石到底运到台湾多少*金

那蒋介石到底从大陆密运了多少*金去台湾呢?

这个原本是有据可查的。

年1月27日,“中央银行”把箱档案装上了开往台湾的“太平轮”,其中记载密运*金的档案就在其中,由5名工作人员随行。但“太平轮”行驶至浙江舟山外海时发生意外沉船,档案和“央行”工作人员都沉入了海底。

沉默前的太平轮

这让蒋介石密运的*金数量成了一个悬案。

年,吴兴镛阅读了父亲吴嵩庆的“*费密记”并比对了相关档案、记载后认为,算上年8月从美国运来的*金,蒋介石运到台湾的*金到台湾的*金总量约万两(其中有60万两又被运回大陆充当*、*相关部门的撤退经费),再加上另外等值于*金万两的外汇和白银,最后运到台湾的资金总数约为*金万两。

运到台湾的*金作什么用了

运到了台湾的*金,成了国民**府初到台湾的经济支点,对其在台湾站稳脚跟、稳定台湾的社会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

国民**府逃到台湾时,当地人口只有万。万人口要养活突然到来的70万*队和多万行*人员,根本是不可能。即使勉强做到,台湾的经济和社会也将崩溃。

这时,运到台湾的*金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金除了给行*人员和*队发饷外,还成为了新台币的准备金。国民**府用这些*金,帮新台币赢得了信誉,让岛上民心安定下来,最后台湾岛内社会形成良性互动,为日后经济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蒋经国后来坦诚了这批*金对稳定台湾的作用。他说,如果没有这批*金,台湾当时的经济形势不堪设想,也不会有什么日后的稳定了。

不过在当时,即使*金在手,蒋介石依然深感压力,担心老本很快会吃光,因为到了年6月,台湾库存*金已经只剩三个月的存量了。

关键时刻,美国人拉了蒋介石一把。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恢复了对台为期15年的经济援助,总额达到了15亿美元,蒋介石的财*困境才算得到了解决。

*金给台湾岛带来了稳定,但对失去这些*金的大陆有什么影响呢?台湾作家李敖总结得非常到位:

“这是用全中国的钱,建设了中国一个省,用会计学的说法是耽误了大陆发展的机会成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