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我们先看一组数据:年应届毕业生万;考研报考人数预计达到万—万;教师资格证参加人数万;国考最终过审人数万;CPA报名考试人数万;……大学普及时代,光环标签褪去,面对就业现实更需GET过硬资质和能力加持!这些热门考试算是获取资质的通道和能力的证明吧!考研、教师资格证、注册会计师、司法考试、考公务员、考事业编,这里面感觉最好考的是教师资格证吧!但是这只是开始,当考教师编时,又进入选拔模式!笔试+面试,第一学历专业要求,等等。深圳中学教师招聘,亮眼的清北名牌硕博,让绝大多数人成为准准的陪考。这些热门考试对应的都是一个目标,就是就业。但是这个就业市场,并不仅仅面向着应届生。以公务员考试为例,很多参加公考的,都是在职的,有的是事业单位的想考个公务员编;有的是往届生,在社会工作两年,又在家长的劝说和自己的醒悟下,继续考公,学海无涯,希望能够早日上岸!年高考考生万+,对于即将高考的届考生来讲,很有可能也要过千万。年大学毕业生是万,到了年达到万,预测年应届毕业生有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今年1-8月份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89%。近年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已连续6年超过万人。也就是说,新增的就业人口,基本都是大学毕业生为主。当然了,还有很多是中专、技校毕业的学生。万肯定应该列为新增对吧!就业是个供需市场,你的竞争力,决定里你能进什么行业,入职什么机构,适配什么岗位。我们一起做个梦!二十多年前,上大学是包分配的,是铁饭碗!当然随着我们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领域的改革,定岗定人不再单纯依靠指令计划,而是需要根据市场结合社会需求!不包分配正式施行是从年开始,在年后开始大规模施行,到年全面停止了包分配制度,教育部要求从年起停止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启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高考填志愿:首选行业,再选城市,后选专业!毕业找工作:首选行业,再选城市,后选岗位!高校的专业近些年,调整很快,很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求的专业,都被大学主动撤销!没办法,大学培养人才,首先是有市场竞争力的人才,现实就是冷门专业往往学生不愿考,企业不愿要!不仅仅本科生,博士生硕士生的学位授权点也在动态调整。现在技术的迭代速度太快,你很难把专业锁定在一个小范围,因为从专业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很多学科专业趋向融合!首先认识你自己,你的学科特长、兴趣爱好,这个谁也帮不了你,自己来,自己去总结探索发现。其一,高考填志愿和毕业找工作都建议首选专业高考填志愿建议首选专业,选一个“雪坡”比较长的,能够让我们一直受益于行业不断发展的朝阳产业,比如计算机网络相关(信息导向),比如经济金融(有市场交换就需要),比如智能制造(科技导向),比如医学(生老病死绕不过,老龄化、二胎等)。最差的结果就是大学还没毕业,学校的专业撤销了,我们成了末代毕业生!你说你大一入学开始学这样一个专业是怎么的心情!转行吧!毕业找工作建议首选专业,每个行业都需要经验的积累,但是首先这个行业要向上发展,在增长的趋势下,你的行业经验才能变成身价,你从一个实习生,一直干到产品经理,这个积累是需要个几年时间的吧!选一个长线上升的行业,让你在35岁左右,不为转换赛道纠结,或者及时转换也可以从容应对布局。其二,高考填志愿和毕业找工作都建议再选城市高考填志愿,大家都看重的是大学的名气,、、双一流,但是这个,我在这里建议不了!这个不是靠建议,而是靠你自己的分数,你的位次实力的!所以这里就没有做建议,同样情况下,当然首选好大学!我们上大学为了什么?为了让孩子也上好大学!回答正确!上大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资源,GET能力!毕业了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找个适合的城市!回答非常正确!你说你硬要冲到深圳,关键还是行业上升度不够,薪资渣渣的行业,买不起房,那就别去深圳了!可以去一个更契合你的行业收益预期和购房需求的城市!安居乐业!我们不是机器,机器用过了都会报废!选择比你没日没夜的加班调程序做实验更重要!在依据自己能力的前提下!稍微调高一下目标!依次可选一线和区域中心城市,省会和新一线城市,二三线宜居城市,三四线产业发展城市!一线新一线最看的是资源,而你刚毕业没有资源,所以可以作为挑战目标!想买房需要积累!二三线城市生活成本不低,你刚毕业达不到宜居,所以可以考虑宜居作为目标!都三四线了,就以生存为底线吧!先把产业行业经济因素考虑一下,挣到钱再说!家庭有的资源另当别论!很多的城市都相继出台了吸纳人才的配套措施,给补助、给房子,首先你要是人才。其三,高考填志愿后选专业,毕业找工作后选岗位。很多同学,上了大学,甚至毕业了,都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到底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专业的热度也是在不停的变化的,专业对接的其实是行业,整个行业都不行了,都是冬天了,你的专业优势也很难发挥!所以行业赛道定了,你的专业再查也差不到哪去!毕业找工作也是这个道理!你能去世界强了,或者你都进BAT了,不要纠结,先进去再说!你是新人,在一线,在艰苦岗位很正常,积累经验为主,能够适合自己专业的岗位当然是最好了!但是有可能把你拖住!特别是技术岗!当然技术岗比较容易往运营转!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要破35岁,技术在不断更迭,你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你不能一个岗位一个职位做到老,要多一些视角去开拓自己的职业方向!想象一下,俯瞰陆家嘴的感觉!金饭碗、铜饭碗、铁饭碗、泥饭碗,首先要有饭,有饭了,饭碗才有用,不是吗?找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