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财经新闻大众化的传播 [复制链接]

1#

融媒体使大众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学者都提到了财经新闻的定位和受众分流。胡清宇认为,财经新闻的受众特点是: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相结合,娱乐性与严肃性相结合,因此要把大众传播与焦点传播相结合。在融媒体背景下,财经媒体首先要更新自我观念,借助资源整合形成优势互补,创新内容形式,提供更好的新闻产品,实现财经新闻与融媒体的深度融合和发展。

近年来,财经融媒体呈现出平台化、个性化、技术化的强势表现和明显趋势,可以预见的是,融媒体的市场潜力还未完全激发,正是如此,这为众多的传统财经新闻媒体转型提供了机会和转型方向。比如,近年来IP大行其道,各行各业都在打造品牌IP,通过IP跨界联名以及周边,借力打力,提高品牌声量。除了品牌IP外,作品IP也数见不鲜,不管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还是《杉杉来吃》,可以发现的是,IP似已成传统品牌走向年轻化,与年轻群体互动的一种方式。那么借鉴打造IP的思路,财经新闻同样可以打造自身IP。

比如,财经新闻行业中的头部品牌,是否可以打造生动可爱的IP形象作为大众了解财经新闻的向导,通过AI互动或是手机端的互动,让大众在趣味的互动中,加深对财经品牌印象。从当下的市场发展来看,IP已经呈现出两种鲜明特点——个性化以及社区化运作。在融媒体时代下,财经新闻产品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社区标识或个性化产品,个性化的演绎引领价值。

而社区化运作则围绕着个性化的连续内容制作和话题运营,用自己的流量,最终形成IP社区。除了打造品牌IP外,我们也可以借鉴Papi酱、江宁婆婆、姜茶茶等塑造个人IP的思路,传统财经媒体能否树立典型人物形象,比如主持人或公职人员账号能否成为财经新闻品牌的“窗口”、“门面”,通过转化为IP的形式在打造鲜明品牌特色的同时,提高受众群体深度阅读财经新闻的沉浸式体验。

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新媒体”也逐渐朝向“全媒体”发展,在各种传播技术、多媒介平台相互融合下,媒体的发展不再只追求新,更在于追求全。基于此,财经新闻应该顺应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发挥财经新闻的角色功能以及全媒体的平台优势,充分整合报纸、手机报、移动端以及线下宣传等媒介资源和平台,使文字、图像、音视频等能够适配不同的传播渠道,实现更好的传播。

与此同时,在抓住热点话题引爆点就能在短时间内吸粉无数的网络传播特点下,财经新闻同样可以切入热点话题,快速占领大众的“舆论场域”,为自己实现吸粉涨流。因此,在传统媒体的创新和转型过程中,我们应该合理地改进和改变传统新闻常态中的新闻解读形式,并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对传统新闻的成就、经验、过程和结果的单一解读,不能合理地介绍其未来发展和存在形式,影响其整体性质。

对新闻而言,关键在于准确、落实和普遍,这给人以信任感。总而言之,财经新闻媒体在借助融媒体媒介优势,借助多渠道迅速捕捉热点话题,快速产出内容的同时,也要避免为了赢得流量与发布时间,而不顾寻求事实真相,也不对内容做全面阐述,就发布内容。更不可在与其他媒体资源共享的同时,肆意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

融媒体时代下,传统财经新闻媒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打击,不可否认,其影响力和行业地位都在不断下降,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传统媒体的媒介不是移动互联网,是刊物、是电视广播,不管是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成本,都比互联网高,因此即使是再新的新闻内容,在以互联网、手机网络为媒介的财经新闻面前,也变成“老新闻”了,失去了失效性的财经新闻,很难激起受众群体的阅读兴趣。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通常为刊物传播以及电视广播传播,这样的传播方式需要刊印发行以及提前制备,因此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就不能及时的为受众群体提供实时服务。因此,要积极进行创新整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整体时效性,扩大影响力范围,提升媒体地位,在权威的基础上吸引受众,满足当前的需求。比如,借助融媒体的媒介优势,优化财经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诸个环节,力求做到新闻传播全面铺开、内容覆盖大众生活、新闻及时跟进以及在大众话语中保持话语权威。

我们以人民日报为例,在融媒体快速发展后,人民日报全面铺开线上传播渠道,并建立了官方微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