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毕业季一到,就业市场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招聘热潮,每个前来应聘的人,都带着极大的期待,盼望着自己能够找到一份专业对口,薪酬也不错的好工作。
但现实往往与理想不对等,当我们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套路,遇到了奇葩的人事部门,才发现就业真的没有自己想得那么简单,不碰碰壁还真的无法了解世界的参差。
和以前比起来,现在的应聘模式要方便许多,大家可以通过相关的软件,直接投递电子简历,在网上完成工作方面的沟通。不过,这种方式虽然便捷,却也因为隔着个屏幕,多了一层匿名,更容易遇到令人难以理解的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找工作也和“内卷”有所挂钩了,特别是那些比较核心的岗位,竞争者是一个比一个优秀,但由此带来的招聘者和应聘者之间的关系变化,也让人觉得无奈和辛酸。
比如,以前的求职招聘,招聘者和应聘者一般是出于较为平等的位置,觉得对方合适就继续商谈,不合适的话也可直接告知;但现在的部分招聘者,似乎被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一听到对方对开出的薪酬条件有不满,下一秒就开始各种责问,偶尔还会结合招聘者的学历和能力来进行“攻击”。
在当代大学生看来,找工作的时候,稳定其实是大于薪酬的,刚开始的工资,可以稍微降低一些,只要能够保证获得这份工作就行。但是,降低也是有底线的,不能说直接低于当地的平均工资,直接到了严重克扣的水平,那换谁也不买账。
“我们招工人不是小三!”毕业生网络求职直接被怼,引起网友不满
近日,某位毕业生在网络求职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类似的现象。因为该公司给出的岗位介绍并不清晰,为了了解清楚,这位毕业生根据自己的困惑,询问了人事几个工作上的问题。
在询问到工资的时候,对方表示,每个月是四千到六千的待遇。按照正常的情况来看,刚进公司基本上是四千的待遇,而且这还不是最基本的薪资构成,而是加上了绩效和各种奖金。
除了薪资,招聘人员还提到了公司是单休制度。毕业生仔细算下来,这个工资似乎和自己的期待有落差,而且实行了单休制度,一年得多上几个月的班。所以她直接表示,自己不能接受这份薪酬。
一般来说,当应聘者表明了不能接受,人事也应当明白,这不是公司要找的人。可不只是出于什么理由,毕业生竟遭到了对方的怒斥。招聘者认为,大学生找工作还想着有假期休息,难不成是来相亲找老婆的?而且公司是来找人干活,不是招个摆设放在公司。
最让人气愤的,是对方用“小三”“工人”等字眼来诋毁毕业生。只不过是提到自己不愿接受这个薪酬,没成想竟遭遇了他人的一顿怒怼,幸好是没有在这家公司上班,要不然往后的日子可不知道怎么过。
网友们在看完了整段对话后,也纷纷表示,这位招聘者明显是把自己抬高身份了,觉得只有自己嫌弃毕业生的份,他人提一点公司的意见是万万不可的。
虽然这位人事的态度只是个例,但仔细想想,不正是反映了当下的令人恐惧的招聘现状吗?招聘人员总以为人才来之不尽,能够为公司好好利用,公司的地位越高,话语权就越大。
但说实话,没有人才的贡献和支持,公司哪能到这种位置,只有两者相互尊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仅仅想着单方面压榨和强制要求,即便再好的员工,也会跳槽出走。
在教育的发展之下,拥有高学历的毕业生是越来越多了,但也导致企业开始偏向这些名校生,反倒对普通学历的大学生各种“职场打压”。
即便说前者的才华的确胜过后者,但也不代表他们在工作上就没有任何的能力,人家也是辛辛苦苦读了四年书,也是有满腹的学识和专业技术,为何不多给机会,或者说在时间上多用心培训呢?
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了国内的科研环境中,当这些有识之士得不到尊重和理解之时,看不到更好的发展前景,人才流失也自然会发生了。
总结:从当前的社会环境来看,这样的职场风气是需要被改变的,不仅是负责人的态度,招聘的人事也得有所改变,即便是条件不符的应聘者,也没有必要对人各种怒斥,要明白公司和员工是互相成就的,彼此尊重才能达到真正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