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华为BU的offer,为什么招了车辆和车 [复制链接]

1#
盖百霖价格大概是多少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8629.html

华为不造车,但是BU部要成为汽车行业的技术供应商,最牛的那种!

虽然智能网联是汽车行业的事,但是百度和华为却代表了求职平台的最高标准。

华为往往具备这些特质:

高薪

最牛的平台背书

技术前沿

凭借以上,华为招人从不缺竞争者。

但是通过一些咨询的信息可以发现:

1.华为BU并非只招聘计算机,控制,人工智能方向的应届生,和社招跳槽者。

2.同工龄,以三年经验为例,22-35万之间的税前年薪差异其实很大了。

3.竟然还招车辆和机械

华为什么招聘汽车行业的人?

总结来讲,汽车的研发流程和汽车动力学是华为的经验短板。

也可以理解为华为代码能力强,但未必熟悉车辆控制特性。

互联网产品,消费电子等技术迭代速度,产品更新速度是远快于汽车的。汽车每年小改款,五年未必都有大改。这里面内耗的时间包含大量开发流程和可靠性试验。

华为BU始终是作为乙方角色,如果想服务好甲方,一方面需要有人熟悉汽车研发流程,一方面需要招聘熟悉车辆控制的工程师,同时,还需要储备汽车方向的人才即应届生。

华为BU的野心可能是成为牵着车企鼻子走的BOSCH。

但是,对于车辆,机械的薪资其实是处于智能驾驶研发领域的下限位置。

优先考虑华为BU还是主机厂,无人驾驶科技公司?

这个问题建议考虑两点:

你的具体职位和长期规划哪家科技公司?

以上汽前瞻为例,我不认为国企能成为技术风向标。但是国企只要做的事,最终无论是自己玩还是买,都能办成。例如某旗不就是集某汽全体之力,捧出来的!

大多数国企依然是砸钱独立自研的同时,从供应商(科技公司)拿一些模块化的底层技术。虽然不具备技术壁垒,但只要车卖的好,就会一直有供应商积极合作。

如果你同时拿到华为BU和上汽前瞻的offer,首先务必用华为的职位方向对比上汽乘的职位,不必为了去华为而接受华为的offer,从华为出来,并不是你的职位一定高薪。

而长期规划,又很容易忽略了去主机厂的稳定和较适中的的压力优势。

再以科技公司为例,现在难说谁跑得快。

有人问我,纵目和经纬恒润谁更强,吉利和长城毫末的飞行汽车谁更靠谱?

单看技术而言,港口和干线物流落地较容易,乘用车尚早。至少目前未形成头部企业,这种对比无意义,短期内我们还是以学习为目的,不要关心企业未来十年能否还存活。

从求职角度,现在可以这样去做个初步的判断:

1.留意新闻频道以及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