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忙碌的快递柜,闲散的信报箱能不能二合一 [复制链接]

1#

方庄芳群园二区的旧信报箱。

正在从快递柜中取件的居民。

原标题:忙碌的快递柜闲散的信报箱一站式物流终端进化中

丰台方庄地区,芳群园二区内的丰巢快递柜前,45岁的小艾正在提取自己的包裹。凭借快递员发来的提货码,她已无数次将或大或小的包裹拿出,存放期间,不必担心包裹的安全。“小区里就两个快递柜,再多点就好了。信报箱除了订报的老头老太太,早没人用了。”

同小区的老张正是小艾口中的订报老头儿,一张《参考消息》,一份《北京晚报》,够他读上一天。这位60多岁的退休老人不在意快递柜的多少,却对25年来从未升级过的信报箱非常不满:“那么小一个地方,也就塞两张报纸,杂志都塞不下。”由于信报箱年久失修,楼里的墙面上挂满了各家报纸自己为订户安装的报箱。

随着传统信报行业的衰落和电商行业的繁盛,从整体上看,信报箱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对快递柜的需求越来越大。信报箱与快递柜,这两种物流终端设施能否合一?

信报箱基本服务需求仍有

“信报箱一家一个,但是我们现在是不订报纸也不收信了。”上午九点,大兴区建业小区,不少大爷大妈正在楼前晒太阳聊天。北京晚报记者看到,这里的单个信报箱尺寸为25×16×35厘米,由中国邮*设置在单元门口,一组12个到16个不等,不锈钢材质,半新半旧。

问起还用不用信报箱,大家纷纷摇头,“早就没人用了!现在都有手机,谁还写信啊?”不仅如此,几位大妈还表示,信报箱设置在楼门口外,不仅占据了珍贵的空间,还让楼门无法完全打开,“有点儿碍事儿了。”

“信报箱不是没人用,是没法儿用。”丰台区方庄,这里是北京第一个整体规划的住宅区域,有不少高层塔楼,老张所住的单元有户居民。这里的信报箱更小,尺寸仅为20×10×35厘米的小格子,用红漆写着户号。

“这信报箱还是25年前设立的,现在看太过时了:一是太小了,也就够塞两张报纸;二是开一个一扇就全开了,根本没有隐私,现在我们收报纸都用单独装的报箱。”

老张表示,小区里老人多,报纸订阅户不少,对信报箱还是有需求的,几年前大家投票同意将信报箱更换成大一点的不锈钢材质的,但投完票就没下文了。

为信报箱苦恼的不只是老人。亦庄首开国风美仑是新建小区,4年前才开始入住,至今没有通邮的信报箱给年轻人的生活也带来了麻烦。

业主小方告诉北京晚报记者:“小区一入住,每个单元门口就设置了不锈钢的信报箱,可是到现在也没开通。”对此,物业表示是开发商一直没有跟邮局沟通好,导致没法通邮。“我信用卡换卡,邮递员投递前得先给我打电话,确认我在家,才过来投递,非常不方便。”

快递柜需求旺盛数量稀缺

信报箱迟迟未通邮,好在小区东门和南门新出现的丰巢快递柜解决了小方的另一个燃眉之急。

国风美仑是封闭小区,不允许快递车辆进入,所以自入住后很长一段时间,相当一部分快递公司都只把包裹送到小区门口,然后一个电话让业主去小区门口取件。“每天中午和下午,小区门口全是快递车,邻居们陆陆续续出门取快递,交通都给堵了。”

如果业主不在家,快递员只能再次投递或者寄存在小卖部,取件要花1块钱暂存费。

自打小区的南门和东门有了快递柜之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快递到了,快递员直接存在丰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