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忙罢艺术节之乡村合作艺术展美丽新世界 [复制链接]

1#
中科爱心救助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213655.html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乡村合作艺术展——美丽新世界

学术主持:武小川

策展人:张亚谦

参展艺术家:王蒙、高晨、贾琳莎、李贤文、郝永博、葛瑞琪、吴雨柔、章洁洁、张志远、王玥、王洁、冷培雯、张悦、贾威涵、王圣铭、孙栋、尹思源、关可昕、纪律、贾文豪、李嘉为、蔡园园、周美雪、王彤、王普煜、王彦博、刘涛、窦媛媛、王明美、强天锴、王翰超、张静娴、危佳乐、折浩好、刘佳明;

展览时间:年6月7日——20日

地点:西安市鄠邑区石井镇蔡家坡村村委会

主办: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艺术家与村民正在合作创作

蔡家坡村民与艺术家作品合影

写在前面

“乌托邦”(Utopia)原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后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创始者托马斯·摩尔的小说《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乌托邦”意为“没有的地方”或“好地方”,寄予了人类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随着社会的精神进步,现在有了更深的寓意。

新世界是新社会,是未经见的新奇或新颖的境界,是新大陆。我们已经看到了我们所做的一切,这的确是不可思议的。在短短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已经成为唯一的全球性力量。毫无疑问,这些通通都是前所未有的成就,清晰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结构和技术所展现出来的惊人的适应能力与改造能力,其中也包括我们对自身的改造。从更为宏广的角度出发面对未来,我们希望能创造出一个更好的人类世。

今天,来到一个经验之外的环境,我们需要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进行彼此间的合作,进行互动。我们已经知道得太多,但我们仍然一无所知,这是事实。这个合作艺术展就是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在前期进行广泛的调查访问,这些调查的视角和结论均不尽相同,最后凭藉艺术的方式展开直接追问和根本思考。《美丽新世界》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多个问题及多种追究的视觉集合,希望通过艺术的方式介入,勾起艺术与乡村平等互助的连结,互相产生应力。我们自信此时此地、此情此境更靠近艺术介入的命题,也更接近与中国乡村运命共生的要义。我们正在实践着的,未来要去期许的,才可能具有当代艺术创造和文化反思的精神实质。

策展人:张亚谦(博士候选人)

年6月6日于蔡家坡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武小川教授在现场发言

鄠邑区石井镇相关负责同志在现场

本次展览策展人张亚谦老师在现场发言

艺术家王铭峰在现场发言

艺术家代表王圣铭在现场发言

艺术家代表王洁在现场发言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同学们正在调试作品

观众们正在观展

展览现场

展览作品

作品名称:《蔡家坡门牌计划》作品类型:社区艺术艺术家:王明美,王翰超,强天锴作品阐释:蔡家坡村没有门牌号,门牌号在人们对外交往、邮*通信、紧急救援、户籍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我们设计了门牌并与村*府进行协商,为每家每户绘制门牌并更新村*府的街道户主信息,帮助*府实施公共管理。

作品名称:《亟待更新》

作品类型:装置

尺长时长:2×5m

艺术家:王明美,王翰超,强天锴

作品阐释:蔡家坡的麦田风景像极了windowsXP的经典桌面

作品名称:《攀》

作品类型:行为影像

作品尺寸:10分钟双屏影像

艺术家:郝永博

作品阐释:去年我在一个废墟残墙上完成了一个行为表演,那是一栋合作社时期建造的集体住房之一,是曾经村里上一代住房的缩影。后来村民们翻修新房住进钢筋水泥窑砖的房子,他们的生活质量发生变化了吗?他们的命运发生变化了吗?

作品名称:《keynote》

作品类型:影像。

尺寸:可变

艺术家:葛瑞琪

作品简介:孤独的绝唱、这是真的孤独吗?还是自己刻意复制的孤独。哼唱内容并非女声,实则为特雷门琴演奏作品《vocalise》

作品名称:《新农具》

作品类型:装置

尺寸:可变

艺术家:张志远王蒙

作品简介:乡村介入有效方式不仅是将艺术作品放入大地当中,而这组作品秉承着乡村视觉再设计的理念,能让村民能真正体会到艺术、每天能接触到艺术、艺术就在身边,将最常用的农具进行美化并且带领村中孩子们以及村民对自家农具上创作使他们变为行动的主体,激发对艺术的兴趣,最终可见村民扛着艺术农具穿梭在田野当中,可谓是乡村视觉奇观。

作品名称:《你的麦田》

作品类型:行为/影像

艺术家:王玥

作品阐释:公元前±年,小麦在中国开始被种植。公元年,我以一个创作者的身份来到蔡家坡村,在已经收割过的麦田里,种下了一片比麦子长出更早的粉色的气球。通过创造一种奇幻的景观,反思村民与土地,艺术介入与乡村的关系。

作品名称:《咦》作品类型:摄影作品尺寸:mm*mm*12艺术家:张静娴作品阐释:村民家门口到底有什么?让我去看一集。

作品名称:《庄子·Supermarket.》

作品类型:装置

尺寸:可变

艺术家:高晨王洁

作品阐述:作品以乡村空间介入,田野考察艺术合作为语言,在当地村民家中收集了生活中已经不在是必需品的老物件,这些丧失活力、被遗忘在阴暗角落的老物件,通过艺术语言加工置换买卖的形式,将这些阴暗角落的老物件再次的重见天日化腐朽为神奇,由村民艺术合作呈现“庄子·Supermarket.”

作品名称:《浪》

作品类型:影像

尺寸:可变

艺术家:李贤文

作品阐释:我身为一个沿海城市中成长的人,“浪”是我的一个记忆的载体,我把它呈现在不同环境下与我之间产生共鸣的事物,当我把主观处理的照片呈现给大众时,使得“浪”这个形象逐渐转换成“我”的抽象形象。

作品名称:《公路剧场》

作品类型:行为表演/影像

作品尺寸:可变

艺术家:危佳乐

作品阐述:在极具代表性的乡村小学任教,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最终与孩子们一同创作,通过“公路剧场”的方式,为我们自己发声。

作品名称:《农作符号》

作品类型:墙绘

作品尺寸:2.4×3m

艺术家:吴雨柔,贾琳莎

作品阐释:农具作为农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将农具通过架上语言将它符号化绘制在当地的墙壁上,将艺术生活化,使乡村艺术成为现实。

作品名称:《再造》

作品类型:装置

尺寸:可变

艺术家:章洁洁

作品阐释:通过绘画的形式,把村民的常用家具进行视觉再设计,达到艺术与生活呼应,实用和美观并存的效果。

作品名称:《巴洛克之家:结婚照、辟邪镜、墙报》

作品类型:装置影像

尺寸:可变

作品阐释:

相框这个颇具仪式化的照片装裱方式,实际上为像框内的照片人物、物品提供了一个理想人物形象和标准化框架的场所。因为相框往往是加强相片的美观性和保护重要的纸质物品,也是家装中的装饰物品。

且后巴洛克样式相框的风格是轻快,精致,细腻以及浪漫浮华的情调,作为仪式的相框装裱也是一种幸福和财富的象征。如果在观者和家庭访客中的观看中无法体会这个幸福的物品,就会被理解成不幸表现,而整个相框中的内容、相框样式、相框摆放的环境都在互相形成一个对比。

在卧室的墙上取下6寸的墙纸,与村委会门口张贴的过期活动海报替换(过程全程影像记录),张贴一定的时间取下并裱框挂回墙纸的原位置。以此改变两个看似相同物品的使用属性。

一个墙上的海报是为了面子和活动通知(但是替换的海报已经过期),另一个墙上的海报是为了防止墙落灰。且这两个海报都失去了其本身的用处,现我将他们交换位置改变两个看似相同物品的使用属性。

作品名称:《故自我在》

作品类型:行为影像

尺寸:可变

艺术家:孙栋

作品阐述:

与无关系,谁又会在意你身体之下的东西,体外又为何物,我们在寻找什么?又会得到什么?

我们所拥有的是否真实,得到的是否真的拥有,也许只有你把自己与天地万物联系在一起,“体”才有可能有所为,与其假自然,何不真自然,感受万物,简单,明了,单纯,幼稚。

我在一条灰暗的道路上前进,不知方向。

作品名称:《独苗》

作品类型:装置

尺寸:4m

艺术家:贾威涵

作品阐述:一根4米高的麦子,它是独特的,耸立在高处被人瞩目,但同时也是脆弱的,风一吹就会断掉,脆弱的不堪一击。而我们这一代人,多数都是家里的“独苗”,我们独享着所有家人的爱,接受着无微不至的保护,但同时我们也拥有着孤独和脆弱。

作品名称:《可旋转挂镜》

作品类型:装置艺术

尺寸:50×50cm

艺术家:王彦博

作品阐述:通过对村民的解,门前挂镜的门户大多是出于一种趋避害的心理作用,这些镜子是为反煞,即将好的事情反弹,刚好镜子都有反光的作用,所以当“煞气”来时,遇到这一面镜子,就会被返弹回去,因此达到了不能进屋的目的,从而保护自己以及家人的健康以及财运。

作品名称:《缠线》

作品类型:装置

尺寸:1×1m

艺术家:张悦

作品阐述:贫富差距是我们一直在解决也一直解决不掉的一个问题,就拿蔡家坡来说,这个有范围的村子也是有一定程度上的贫富差距的,这个问题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就像线一样千丝万缕,很难割舍。我在采访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一个奶奶在用缠线板,看着很有趣,所以就想拿缠线板来做装置。奶奶的缠线板也处于消失的边缘,但还存在着,它也不会一下子消失,所以我想借这个缠线板做的装置来引喻我想表达的问题。

作品名称:《百家衣》

作品类型:装置

尺寸:2.5×3m

艺术家:冷培雯

作品阐释:衣服每个人、每天都在穿。该作品通过收集村子中许多人家的衣服,并将这些衣服通过重新裁剪、缝制的方式构成一件新的衣服。故名--百家衣

作品名称:《TA与TA》

作品类型:行为、摄影

作品尺寸:可变

艺术家:关可昕尹思源

作品阐述:为老夫妻补拍属于他们的婚纱照。婚纱照又名婚照、结婚照。是年轻人为纪念爱情,婚姻确立的标志性照片作品。最能体现的便是摄影与造型这两个重要元素。但是年龄偏大的老夫妻缺少这个浪漫的纪念。90年代真正进入婚纱照时代,各种各样的婚纱,摆千姿百媚的姿态,令人叫绝的化妆技术,几乎人们结婚都会拍组婚纱照,于是拍婚纱照的习惯很快就普及全国了。所以50,60年代的人缺少这一块的“记忆”,我将帮他们重新拾起。

作品名称:《广告》

作品类型:摄影

尺寸:A6

艺术家:尹思源

作品阐述:摄影作为媒介,时至今日在蔡家坡的拍摄作为主体。拍摄的内容多为自我的情绪表达与经历。我们作为“外来入侵者”,有着我们眼里看到的“蔡家坡”,而那些原居住在蔡家坡的村民们对蔡家坡本身有着自己的理解,那么我们与他们的理解会形成怎么样的一种反应。个人风格化的摄影是否会让村民重新审视自己居住的环境,带来某种意义上的新奇,新鲜感和审美。

同时,使用如同小广告般张贴的形式出现在蔡家坡的街道、电线杆、石头等,是否会打破原有的摄影展的模式呢?摄影是不是更应该去走进生活,贴近生活呢?

作品名称:《缝》

作品类型:行为

艺术家:蔡园园

作品阐述:我打算随机地在几户村民的家里动一些不易被察觉的细微手脚,然后把这个行为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下达重要的书面文件的方式来确保他们获知到这一信息,他们可能会特地对这组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查验,也可能会无动于衷,对于他们可能会做出的反馈,我并不会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收集。作品从信息被他们获知那一刻就正式结束。我只是想要他们知情的那一瞬间的发生。我的意图是大费周章地宣告一件无意义的小动作,以此来将人们的目光引向生活的缝隙中去,消解他们对生存空间的掌控感,我们只存在于一小部分特定的轨道空间里,剩下的一大部分空间都是空洞的任意变换的,我希望大家都能注意到剩下的空间,跟我一起正视虚无。

作品名称:《六七七六》

作品类型:装置

尺寸:0.3×2m

艺术家:周美雪

作品阐释:一根绳上的蚂蚱

作品名称:《尽全力向自己的理想国度奋斗!》

作品类型:装置作品

艺术家:杨小颖

作品阐释:装置作品,2个字母U和P,含义表达积极向上的心态的意思。蔡家坡的村民们在一些事情上的想法比较固执,我这个作品想表达的意思希望他们能积极,乐观,团结。

作品名称:《麦与碗》

作品类型:装置

作品尺寸:可变

艺术家:纪律

作品阐释:麦子和碗是粮食的象征,颗颗饱满的麦粒凝聚着耕种者的心血,质朴庄重的瓷碗担负着盛装的重任。“麦”代表着辛勤劳作的成果,“碗”代表着对生的渴望。将麦子连成环状是一种吃苦耐劳、生生不息的体现,用麦子将一个空碗托起则是一种人们对生存的渴求。

作品名称:《蔡家PO商报》

作品类型:公共装置

尺寸:54×36cm

艺术家:刘涛

作品阐释:在我自己的生活当中,报纸这个媒介是被淘汰了的。而对于村民知识获取的主要方式不是互联网也不是村里的大喇叭,看报成了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式。而且也了解到村民因文化程度低而经常会被报纸里的广告受骗。报纸本来就是商业的一部分,而商业会有很多欺骗。就算是某某日报,说出来的话报社可以担当么?是如此没有安全感!所以我想把这样的欺骗真诚的展示出来!说的都是实话的一份商业报纸。感受这一份荒诞无稽。

作品名称:《以物换物》

作品类型:行为装置

尺寸:可变

艺术家:窦媛媛

作品阐释:我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在村里有换面的习惯。就是用自家的小麦换面粉场的精面,所以呢,我我也仿照换面用用自己的一些一些劳动,或者是才艺才艺展示去换取一些农作物,并把过程记录下来。

作品名称:《别看我,没结果》

作品类型:装置

尺寸:90×90cm

艺术家:王普煜

作品阐释:作品主要是在蔡家坡看到“有眼睛”的大树,觉得很有意思,像某种史前文明符号。而我们在蔡家坡的时候总给我一种感受就是,我们期望从村名那里看窥到一些东西,村民耶同时在窥探我们在干什么,又能为他们带来什么。陌生人之间的这种联系很有意思,相互试探,相互好奇。

作品名称:《痴》

作品类型:影像

时长:2‘36“

艺术家:折浩好

作品阐述:在葡萄架下荡秋千。注视小孩在61节日玩乐。开始的时候我想的是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会毫无保留的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但是在镜头上孩子都变得拘谨有些放不开但不在拍摄时间能够更加开心一点。前期有目的的想通过玩一些有意思的玩具吸引注意力但后期玩具并未成功打败动画片《奥特曼》。购买了一些游戏卡并在游戏前提醒应该互相分享玩具然而全程并没有分享,并且在游戏的时候小孩无意识组成分组,排外现象严重。

作品名称:《0》

作品类型:装置

尺寸:尺寸可变

艺术家:刘佳明

作品阐释:作品崇尚回归材料的自然属性,感受自然本质中隐性的温暖。做一套餐具的原因,首先餐具让人联想到食物,食物就给予了我一种满足感幸福感以及一种小麦色的温暖。小麦的形态多种多样就像人的属性一般百无定性,人就如同小麦一般依赖着土地,生发于土地,从文明的发源到人类的繁衍土地从始至终都扮演着不可或缺重要角色,因此土地也成为了人与麦联系的独特纽带。

本次展览作品导览图

第二届关中忙罢艺术节引导地图

展览时间:年6月7日—20日

地点:西安市鄠邑区石井镇蔡家坡村村委会

-END-

来源: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编辑:鄠邑宣传

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