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湘菜鼻祖书法大家政坛不倒翁民国第一完 [复制链接]

1#
上海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4234.html

这是个群雄并争的混乱时代

他纵横捭阖驰骋*坛修得不倒金身

这是场奇人辈出的风云际会

他才华出众魅力超群引得追捧无数

有人称他为“民国第一完人”

有人说他是“八面玲珑水晶球”

“湘菜鼻祖”

“书法大家”

“老练*客”

什么人能将这些头衔齐集一身?

风华绝代铁憨憨为您还原被湮没的历史传奇!

谭延闿

年9月4日,一场盛大的国葬仪式在南京城内举行,国民*府下令南京各机关公署放假,全市停止娱乐宴会,各街道、商店、住宅均挂半旗致哀。蒋介石也专程从汉口赶来南京,亲自为死者执绋。死者的陵墓紧挨着钟山陵,其宏伟程度仅次于孙中山的陵墓。这位享受如此规格待遇的人物,叫谭延闿,时任中华民国行*院院长。

谭延闿是湖南茶陵县人,是民国时期中国*坛最为著名的湖南人之一。这个人很有趣,他的一生历经了中国近代最为混乱的时期,但无论是慈禧太后、袁世凯、孙中山还是蒋介石,这些更迭登场的权重人士,都对这个谭延闿赏识有加。在不断变化的*治诡谲中,有无数*坛流星闪过,但谭延闿这个人却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官是越做越大。

因此有人称他为“*坛不倒翁”,甚至有人赞他为“民国第一完人”。

这个人究竟有何本事,他又凭借怎样的机缘和手段,让他做到叱咤*坛总不倒的呢?

风华绝代憨小二为您全面解密谭延闿复杂而精彩的一生,破解其*坛不倒的密码。

谭延闿当年为何不敢娶宋美龄?

年9月22日,时任国民*府行*院长的谭延闿病逝,蒋介石下令全国降半旗三天,停止一切娱乐活动。然而,就在一系列隆重治丧活动井然进行之时,上海的一份小报却登出了这样的一幅对联。

“混之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福大,大到院长;球的本能滚而已,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滚,滚进棺材。”

这幅对联用词尖刻、恶*,将刚刚去世的行*院长形容成一个大吃大喝,滚来滚去的江湖混混。

一边是蒋介石对他的尊崇,一边是报纸上的尖酸批评。

一个*界的堂堂高层人物,缘何会得到如此毁誉参半的评价?这一切还得要从谭延闿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开始讲起。

谭延闿墓

谭延闿生于年1月,祖籍为湖南茶陵,谭家是晚清时期的*坛大户。谭延闿的父亲谭钟麟,先后历任过户部左侍郎、工部尚书、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职,深得慈禧太后的喜爱。谭钟麟有三个儿子,皆聪慧过人,其中尤以老大谭延闿最为突出。

5岁那年,谭延闿便进入私塾开始学习。父亲谭钟麟对其管教非常严格,规定他三天要写一篇文章,五天要写一首诗,还要每日练写几页大、小楷毛笔字。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之下,谭延闿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才能。连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都称之为“奇才”。

翁同龢开始看到谭延闿的时候,谭延闿当时对了一首诗。翁同龢认为他的诗写得比较好,也比较有气势,很有前途,觉得他是一个奇才,所以对他赞赏不止。在翁的日记里面,还有称颂他的这些东西。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谭延闿从小就是与众不同,比较聪明的一类人。

家境殷厚加上名师传教,天资聪颖的谭延闿学业成绩愈发优秀。年,24岁的谭延闿遵照家中意愿,远赴开封参加了科举考试。谁料这一考,竟然考出了湖南在大清朝年来科举考试中的新纪录。

清代科举有三次考核:一种考试就是考学场,学场就是考学士;还有府试,就是举人;还有会试,就是属于进士。会试就是全国的统考,所以就是全国的最高考试,全国的统考。但是在统考以后,皇帝还要进行殿试。在殿试的时候再点状元、榜眼和探花。

谭延闿就是在全国统考的时候考了全国的第一名,所以他就成了会元。

清代余年来,状元、榜眼、探花,乃至解元,全都有湖南人一中再中,唯独缺一位会元。这次谭延闿高中会元不仅弥补了湘人的遗憾,更让湖南学界记住了这个并不纨绔的世家子弟。

当时湖南在北京当官的、经商的人就赞助了一笔钱,扬言谁要是中了会元,就可以拿到这笔钱。当然,谭延闿没有拿这笔钱,但是北京到长沙到处都是一片喝彩声,就真的是风风光光开启了谭延闿的一路官途。

会试之后,谭延闿又接着参加了殿试,被赐进士出身,通过朝考进入翰林之列。在科举时代,能到达这个位置,可以说是所有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中“会元”,赐“进士”,就意味着官场大门的开启,意味着平步青云的美好前程,特别是对于年轻有为,家庭*治背景又很优越的谭延闿,这样的事业开局,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科举考试中一路顺风顺水的谭延闿,却并没有按照预定的轨迹,留京做官。在高中会元后的第二年,谭延闿放弃了在京发展的大好机遇,毅然回到家乡。对于此举,家人甚为不解,但谭延闿也未多做解释。家人不知道的是,此时的谭延闿已经有了他驾驭人生的秘诀。

*坛不倒秘诀一:顺应时势,善测*坛风向

满清末年,社会到处都弥漫着动荡不安的气味。24岁的谭延闿,隐约察觉到一种新生力量正在不可遏制的勃勃兴起,只不过此时的他还不知该如何去与这股力量进行接轨。

年7月,谭延闿受邀参观了早期教育家胡元倓创办的明德学堂。这次参观,极大的触动了出身于旧学的谭延闿。新式学堂的教育模式和办学理念,都让谭延闿褒赞不已。于是胡元倓趁机请他主办这一新创的学校,以示倡导。谭延闿欣然答应,表示愿意每年捐款光洋。

胡元倓从日本回来以后建立明德学校,当时尽管有龙占麟等人支持,但是经费还是相对紧张的,所以都想去争取一下谭延闿对学校的支持,因为他有钱,他爸是两广总督。所以他到学校参观以后,就表态每年给光洋聘请一个英语老师。

这时候的谭延闿并无个人收入,因此很难拿出每年元的支出。他跑去求助父亲,但思想守旧的谭钟麟向来反感新式学堂,不仅不愿出钱反而还痛斥了谭延闿一顿。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谭延闿不得不求助自己的夫人。

在没有钱的情况下,他跟他夫人商量,把他夫人家里陪嫁来的金银首饰都变卖了,来支持这个学校办学。

谭延闿卖金助学的举动,顿时引起了旧式学界的哗然。大家不解,谭延闿受旧学之恩,又被科举赐予厚望,一个本应反对新学的人,却偏偏不遗余力的去资助新学。于是各界指责咒骂之声向谭延闿袭来,但谭延闿一律不理。他心里清楚地知道,遗老遗少的叫嚣越发激烈,自己从新的形象就越发牢靠。

为了缓和愈发高涨的社会矛盾,年9月20日,清*府下令在京都筹设资*院,准备仿照西方,推行君主立宪制度。10月,又令各省筹设咨议局。

由于谭延闿积极投身新式教育的举动,谭延闿受到了湖南立宪派大佬们的赏识,再加上“会元”名头的威望以及深厚的家庭背景,年10月,31岁的谭延闿被推选为湖南咨议局局长。

晚清实行新*,他就成了湖南宪*派的头面人物,为什么他很快就能成为头面人物呢,第一他是有思想,第二在当时的地位声望比较高,无论什么活动,都要首先推出那些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出来当首领,他就很快当上了湖南咨议局的局长。

湖南咨议局成立以后,正值全国保路运动风起云涌。由于清*府要强行接收湖南、湖北、广东、四川4省的商办铁路公司,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愤慨,与粤汉、川汉两干线相关的湖南、湖北、广东、四川4省大举展开了保护铁路的斗争。

在谭延闿的组织率领下,湖南人民也加入了保路运动的热潮之中。在保路运动中,谭延闿所表现出的才干和热忱,再次让湖南*界对其刮目相看。通过保路运动,彻底地暴露了清廷的无能和软弱,面对大厦将倾的时局,原本势如水火的立宪派和革命派暂时站在了一起。

晚清的表现太令人失望了,以至于后来广大的人民都抛弃它——革命*要推翻它,人民要抛弃它,立宪派也对它失望了,立宪派和革命派站到了一起,推翻了清王朝。谭延闿也正是这样。在辛亥革命的前期,湖南的立宪派和革命*人是站在一起的,是紧锣密鼓,一起策划,要推翻清朝统治,这个有大量的史实。

焦达峰

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22日,长沙起义,当天宣布湖南省光复。革命*首领焦达峰被推为湖南都督,陈作新任副都督,而作为湖南立宪派头目的谭延闿则被推为民*部长。

得到*权以后,当时就选取湖南都督府的领导人,湖南都督府的领导人在选取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投票的。就是当时陈作新说,在这个革命的过程中,焦达峰和我起了很大的作用,焦达峰做都督,我做副都督。最后就慢慢地,他们一个做了都督一个做了副都督。因为革命*都支持他们,但是立宪*对他们两个人还是不满意,因为他们两人并没有什么大的声望。

匆忙搭建起的领导班子,危机四伏。

立宪派与革命派的角力争夺再次激烈起来。

先是立宪派组织设立议会,架空正副都督,接着革命派又主张解散参议院,并迫使谭延闿辞去了一切职务。

谭延闿的下台,加速了立宪派*变夺权的步伐,也使得对焦、陈不满的*官找到了发动叛乱的借口。新*第50师第二营管带梅馨,向焦达峰要求升官被拒,怀恨在心,于年10月31日发动兵变,接连杀害了都督焦达峰与副都督陈作新。

首先就是通过火风火柴挤兑事件,焦达峰派人去潭阳。陈作新自告奋勇,去到潭阳,但是他去的时候没带多少兵,只带了几个人在身边。这些人到了潭阳以后被立宪派和梅馨的*队抓了,就把陈作新乱刀砍死了。

焦达峰墓

这些人又继续往都督府去。当时都督焦达峰正在都督府里面,在安排和派人继续往湖北前线支援,正在讨论。但这时,这群人就冲进了都督府。焦达峰就问他们到底要干什么,他们就杀害了焦达峰。

革命派的两个头领突然遇害,与其对立的立宪派立即成为最大嫌疑。这情势让作为立宪派头领的谭延闿心中惴惴不安,生怕遭致报复,于是躲入家中闭门谢客。

而此时的长沙城内,四处弥漫着剑拔弩张的气氛,俨如一个行将爆炸的火药桶。随着湘督一职出现真空,城内新*的5个师长对这一宝座个个虎视眈眈。为了避免革命果实被人窃取,部分开明的革命*人与立宪派紧急磋商后,决定火速推举一个能服众的人出任湖南省**府都督。

在当时的湖南新*权中间,谭延闿在湖南的社会地位影响是最大的。谁来接替焦达峰当都督呢?立宪派那边,他是最好的人选,从革命*方面来讲,当时*兴知道这个事,谭人凤也来到了长沙,他们也认为谭延闿是比较合适的,于是就推举了谭延闿。

这天,坐在家中的谭延闿,忽然听到外面一阵喧闹声,往窗外一看,只见一群荷枪实弹的士兵直奔荷花池而来。谭延闿一时惊恐不已,以为大祸临头,其母亲更是吓得坐立不安,忙要谭延闿躲藏起来。

梅馨他们就把门撬开了。谭延闿的母亲就说,你们不要害我的儿子,我儿子没干什么坏事,也没与你们作对,你们不要害他!

梅馨说,我们这次来是要接谭延闿过去就任的,不是来杀他的。

谭延闿知道这个情况后,才从卧室里面走了出来。

焦达峰,陈作新等起义人员合影

此时就任都督绝非好事,谭延闿一出卧室,刚想准备推绝,谁料侯在门口的士兵们蜂拥而上,连推带拖的把他塞进八抬大轿,强行抬到了都督府。革命*人和立宪派的相关人物已经站在府内,共同劝说谭延闿上任。

谭延闿清楚,此时出任都督,利弊成半。好处在于,全新局面有利于自己建功立业。这坏处在于,手握重兵的革命派犹如一把悬在头上的剑,自己稍有疏忽,不仅职位难保,性命更是堪忧。

当时谭延闿就说了,现在形势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了,那么既然大家要我来担任这个都督,那我也只能勉为其难,但大家必须要服从我一个条件,就是*队要各回各地,要服从我的命令,如果不服从我的命令,那么我就不当这个都督。后来*队答应服从他的命令,他才当了湖南都督。

在一片混乱中,谭延闿被抬上了湖南都督的宝座。但谭延闿在这个位置上如坐针毡,自己虽然获得革命*人的支持,但并非获得信任。要想让湖南气象一新,革命*人的支持又必不可少。但无功无劳的谭延闿要获得信任谈何容易,就在这时他想起了一个人。

谭延闿想到的这个人,是当年在明德中学跟他一起共事过的教员——*兴。此时的*兴已经是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声望甚高,若是得到*兴的支持,革命*中的反对声音必会大大减少。如何才能得到*兴的支持呢?在这一关键时刻,谭延闿再次发挥了他善于测*坛风向的特点。

辛亥革命元勋*兴

此时的*兴正率兵与清*血战于武汉前线,局势胶着。谭延闿清楚,倘若有更多的省份响应革命,那么必将分散清*对革命*人的压力。于是谭延闿向*兴承诺,由他出面说服其它省份通电独立。

谭延闿的第一步就瞄向了湖南老乡孙道人。

孙道人是福建巡抚,起初接到谭延闿的发电报,孙道人总是借故推迟,迟迟不肯宣布独立。这让谭延闿非常恼火,于是他祭出了一个怪招。

谭延闿就向孙道人发出最后通牒,说如果你还不宣布独立,我就把你们家的房子充公,挖掉你的祖坟。

这一招果然奏效,孙道人怕祖坟被挖,只好在福建宣布独立。

不久,在谭延闿的公关下,甘肃秦州起义,广东廉州起义,安徽寿州起义。这些起义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也改善了湖南起义后的外部环境,更使得谭延闿进一步赢得了*兴的信任。

就这样,谭延闿取得革命*的信任,终于坐稳了湘督这个位置。但大家知道,辛亥革命之后,*阀乱战*派林立的局面相继上演。城头变幻大王旗,诸多*治角色都只能稳坐一时。但称奇的是,无论时局多么惊涛骇浪,这个谭延闿却总能游刃有余,官越做越大,名声也越来越响。

除了善策*治风云之外,谭延闿究竟还有怎样的生存本领?

武昌起义后的孙中山和*兴等

年的中国,正处于一个暗流潮涌的关口。

北方的袁世凯,将责任内阁搞得面目全非。

而南方的孙中山被袁蒙蔽,做出了10年不参与中国*治的承诺。

而革命*的另一位领导人*兴,则接到解散南方革命*这个烫手的山芋,无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